安徽省博物馆藏《牡丹兰石图》赏析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牡丹兰石图》

      绢本,设色,纵112.5厘米,横57厘米。

      这是一幅以牡丹为主体的花卉画。在唐代以前,并无“牡丹”之名,此类植物统称为芍药,唐时方将芍药类中的木芍药更名为“牡丹”。牡丹花拥有独特的魅力,深为人们喜爱。唐时,以长安(今陕西西安市)的牡丹最有名,唐诗中赞诵牡丹的诗歌比比皆是,如著名诗人刘禹锡的《赏牡丹》:“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英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宋代以后,以洛阳(今河南洛阳市)的牡丹为神州第一,年年的“洛阳牡丹节”至今不衰。陈淳《牡丹兰石图》上两枝牡丹与兰草相伴,与怪石相依,且在画中突出怪石,可见其艺术境界受到了米芾“拜石”精神的影响。三物的安排井然有致,一派和谐的春天风情,观之令人心旷神怡。

      画面左上题行草书五言诗一首,诗曰:

      洛下花开日,妙成富贵春。

      独怜凋落雨,为尔贮丰神。

      “洛下”两字告知人们此画所绘是洛阳牡丹。作者因担心花在雨中凋谢,故绘下牡丹盛开时的丰姿神态,以当“贮”存下它的国色。署“道复”,下钤“白阳山人”“陈氏道复”两白文印。从此画的布局、笔法与笔力来看,当是陈淳中年或中年之后所为。现藏安徽省博物馆。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