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蒙《青卞隐居图》赏析
2014-09-20 18:19:37 来源:艺术中国 已浏览次
《青卞隐居图》是在狭长的画幅内,表现出卞山从山麓至山顶的雄伟奇特的景象。作者以高远法构图,画面下段,近景画水边山麓,幽涧流水。

王蒙的《青卞隐居图》
卞山(一作弁山),在画家王蒙的家乡吴兴西北十八里处,那里山高林茂,景色幽美。他的外祖父赵孟頫和元初画家钱选,据记载都画过“卞山图”。他们的作品可能是引发画家王蒙创作的契机。王蒙《青卞隐居图》作于1366年4月,据画上收藏印推测,这幅画是赠给表弟赵麟的。
《青卞隐居图》是在狭长的画幅内,表现出卞山从山麓至山顶的雄伟奇特的景象。作者以高远法构图,画面下段,近景画水边山麓,幽涧流水。在一片茂盛的树林中,有一人曳杖而行。中段,描绘山峦起伏变化,山势逶迤而上。深远之处可见茅屋数间,屋内有一隐士抱膝而坐。上段,最高处画危峰耸立,表现出可望而不可攀的险峻之势。整个画面流动的线条,跳跃的墨点,组成一层层山冈,一组组树木,密密层层布满画面。山势虽然前后重叠,但气脉相互贯通,宛如一条游龙飞腾而上,因此有人称这种画面结构为“龙脉式”,其实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之”字形取势布景。不过王蒙这幅画更重视“气势”的表现,有一种气脉的流动感,而且画面繁密而不塞迫,使人觉得既丰富又灵动。如果以王蒙的画与倪瓒的画相比,一繁一简,都达到了艺术的极至。前人评论王画“似繁而简”,倪画“似简而繁”,是颇值得人们回味的评价。
《青卞隐居图》明代画家董其昌认为是“天下第一”的山水画(此画上绫隔水董书“天下第一王叔明画”),历代许多画家被这幅画的气势和笔墨所折服,尤其是笔墨显示出王蒙技法的丰富性。现代画家潘天寿和美术史家王伯敏曾从技法方面作了介绍,认为“这幅画技法甚为高妙,在描写时,先以淡墨而后施浓墨,先用湿笔而后用焦墨的方法为之(笔者注:画山以解索皴为主),用笔乱而不乱,层次井然。山头打点,方法尤多,有浑点、破竹点、胡椒点、破墨点,表现出山上树木的茂密苍郁。全局不多渲染,其深远之处,都以紧紧的皴擦来表现它,有条不紊,理具其中,充分呈现出空间的深度”(引自潘天寿、王伯敏合著《黄公望与王蒙》178页)。
这里补充说明,画家的笔墨不仅是表现出树木的茂密苍郁,山势的空间深度,而且笔墨还传递出强烈的感情信息。那扭曲的皱笔线条,跳跃的苔点,以及近树上焦墨枯笔粗率的皴擦,呈现出一种令人不安与烦燥的情绪。如果联系这幅画的创作时间—1366年4月,正是朱元璋与张士诚双方军队会战在吴兴地区之时,这对“身在江湖,,心存魏阙”的王蒙来说,当然不可能对战局无动于衷,他面临前途的选择,所以笔墨间自然流露出矛盾、不安的焦虑。可见一幅优秀的写意画,其笔墨不仅是形式因素,而且有一定的深沉含义,不知读者以为如何?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