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振玉和他的甲骨文书法(一)
罗振玉甲骨文楹联
罗振玉手札
提起文化大师罗振玉,很多人对他依然很陌生,甚至连北大出身的学子,也大有人不知道他的存在。罗振玉第一个阔绰的头衔,就是京师大学堂农科监督,相当于北大农学院院长。即使是知道他的人,也未必知道他有十年农学家的身份。
最近几年,罗振玉突然热了起来。罗振玉作为收藏家,从溥仪自传《我的下半生》中逐渐走了出来。不过,在人们印象中,他的头上依然戴着“汉奸”的帽子。因为他追随溥仪,成为伪满政权中,一个不可或缺的人物。他用自己的下半生,追随了一个落魄的皇帝,而那个落魄的皇帝,却在他自己的自传里,把罗振玉描绘成一个投机取巧、贩卖文物的文化贩子。罗振玉,是中国最后一位帝师,在历史形象上,随着政治风云的变幻,由此被涂抹得色彩斑斓。
北大理工科的人,不知道罗振玉的还情有可原。如果是文科生,不知道他是文化大师,那在学业上可是过不去的。没办法,罗振玉毕生的学问,都在金石学研究上面。正如我们都知道李清照,但却不知道她的夫君赵明诚;知道欧阳修是诗人,却不知道他是最大的金石学家。
金石学研究的是大学问。从古代器物上的文字图案,再到器物上的文字,看似简单的器物研究,其中就包含了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语言学、书法学、文献学、档案学、历史学、考古学、艺术史等方方面面的学问。金石学作为一门学问,散落在大学的各个学科,从语言文字到历史研究,再从艺术史延伸到考古,由考古再延伸到文化学、人类学、乃至民族学,几乎所有的学科都有它的身影。作为东方文明古国,中国有很多奇世绝学,如甲骨文、殷墟学、金石铭文、秦砖汉瓦、画像砖、书法绘画、敦煌文献、汉简晋牍,这些都标志着早期的中华文明。可以说,在中国近现代文化中,以上各个学术领域,几乎都能找到罗振玉的身影。他一生著书189种,刊校图书典籍642种。罗振玉是一个著作等身、在许多学术领域都具有开拓之功的伟大学者。他的许多著作,在国家图书馆中,都被奉为古籍善本,可见他的著述之珍贵。
提起罗振玉,就不得不说王国维。王国维是清华研究院四大国学导师之首,在现代国学研究方面,是第一个引进西方学术方法的学者。当年在上海,假如没有罗振玉在王国维的扇面上,发现他写的“千秋壮观君知否,黑海东头望大秦”诗句,也就没有王国维后来在学术上的璀璨夺目。罗振玉惊诧于诗句的境界,是他发现并培养了王国维。王国维的一生,以自杀谢世,简直就是一个悲剧。也许,他的悲剧性人生和他的悲剧性的理论,注定了他悲剧的人生。王国维每次的升迁,可以说,都追随着罗振玉的升迁,罗振玉就是他的恩主。当清朝覆灭之后,他跟随罗振玉去了日本,成为他的学术忠实追随者,而这一追随就是八年。所以,罗振玉与王国维之间的学术合作与交流非常之多。罗振玉除了资助王国维,还向他提供大量的研究材料,指示研究途径,对其政治、学术等观点产生了重要影响。罗振玉和王国维,从恩师到盟友,再结成儿女亲家,两家人一荣俱荣,随着王的陨落而一损俱损。关于王国维的死,有着太多的谜团,学术界到现在都争论不休。谣言诽谤纠缠着两个家族,王国维的死,用他的懦弱成就了他的清白;罗振玉归隐之后的离世,也让他看清了世道的沧桑。
说实话,纵观罗振玉的一生,汉奸帽子是摘不掉的。追随溥仪,分裂国家,他是整个事件的参与者,也是溥仪出逃的推动者。但是,如果说王国维书生气太浓,其实罗振玉也好不到哪去,在溥仪身边争宠的生涯,使他和王国维一样,在某些人眼里,也是一个失败者。历史上,汉奸也分三六九等。一个争宠失败的汉奸,在末代皇帝溥仪那里,也失去了“铁杆儿”的价值。也许,他目睹了溥仪的命运,自知没有能力拯救君王,从而也失去了内心的执着。也许,就在他死的那一刻,对自己的后半生,内心也许会生出一些悔恨。
随着史料披露的越来越多,我们也许有一天,会见到一个多维的罗振玉。他的一生,赶上了一个荒谬的时代。然而,他在人生的荒诞之中,却成为民族文化的守护神。关于他传奇的一生,有几件事不得不说,是它们成就了他一生最大的功绩。
第一件,罗振玉从1906年,就开始搜集甲骨文资料,他个人收藏的甲骨,就多达两万多片。他是早期甲骨文收藏最多的收藏家。由此,甲骨文开启了一个时代,第一次以实物记载的文字,向人们证实了商王朝的存在。罗振玉还鼓励清末《老残游》的作者、小说家刘鄂,出版了《铁云龟藏》一书。他自己也著有《五十日梦痕录》、《殷墟书契前编》、《殷墟书契菁华》、《殷墟书契后编》、《殷墟古器物图录》,以及《附说》等书。1933年,又编写了《殷墟书契续编》。罗振玉的这些著作,到目前都被国家图书馆,明确地列为古籍善本。
罗振玉是个明锐的学者,他率先判定甲骨卜辞的性质,断定甲骨文的出土地点,就是商王朝的首都。他在《洹洛访古游记》中,记载了殷墟周围的地形、甲骨器物的出土情况,并考订了其他出土物,还绘制出发掘现场的简图。罗振玉去安阳实地考察,写出详尽的考古学报告,对甲骨文学科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学术奠基作用。罗振玉作为文字学家,他还根据汉字的特点,汉字“六书”的造字规则,考证出大量的甲骨文字,推进了甲骨文的识读工作。对甲骨文的文本内容,他首次进行了分类。在《殷墟书契考释》一书中,将卜辞分为卜祭、卜告、卜出入、卜田渔、卜征伐、卜禾、卜风雨等8类内容,为后世甲骨分类研究,开创了内容研究的先例。
在金文研究方面,他搜集了大量的资料。在《三代吉金文存》中,他收录了当时能见到的著录,和未著录的4831件青铜器铭文。这本书成为铜器铭文,原始资料之大成,在国内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占有的大量的原始资料,为他打通中国学术史,占据了得天独厚的先机。他提出通释古金文的设想,提出综合比较研究的方法,指出金文在文字学上的价值。他还研究了石鼓文,著有《石鼓文考释》;他的研究又延伸到汉晋木简,著有《流沙坠简》、《流沙坠简考证》等书。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