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哥窑瓷器上的“铁线金丝”

      现在,在上海博物馆有一件“铁线金丝”的哥窑五足洗,而在英国戴维德基金会博物馆也有一件一模一样的五足洗,但瓷器身上并没有“铁线金丝”,因此命名为青瓷,而没有称哥窑器。这个案例也正好验证了哥窑器上的“铁线金丝”是瓷器烧制好之后再加上去的。

      收藏家黄金源提出一种假设:如果把上海博物馆这件瓷器上后来制作的“铁线金丝”去掉,而在英国博物馆的那件瓷器上加上“铁线金丝”,那对这两件器物的判断结果会是怎样呢?很显然,“铁线金丝”并不是辨别哥窑器的唯一标识。

      官哥一家朝不同

      至今还有一种说法称,时至今日哥窑窑址仍未发现。黄金源则表示,“其实,哥窑的窑口早被发现,只是你不承认这就是哥窑窑口。”因为这些窑口挖出的瓷片上是没有“铁线金丝”的,所以误以为那不是哥窑窑址。

      明确记载哥窑就是宋代官窑在元代的延续的一个史料,是明代高濂撰写的《遵生八笺》。其中记载:“官窑品格,大率与哥窑相同,窑在凤凰山下,哥窑烧于私家,取土俱在此地”。这里明确了官窑与哥窑的产地与瓷土都是一样的,不过宋朝官营的就叫官窑,元朝私营的就叫哥窑。“这一文献明确记载,哥窑窑址就在杭州凤凰山下,如果用‘铁线金丝’的实物去验证哥窑窑址,是永远也不可能找到的。”黄金源说。所以黄金源得出结论,他认为:官窑和哥窑其实是一家,只是朝代不同。

      黄金源进一步解释称,到宋末元初,元兵南下,占领了杭州的官窑。元政权要取代南宋,必然会派人接管旧朝的各个机构,修内司也是必然会被接收,但名称会更改。当元军攻占杭州的时候,宋朝还没有完全灭亡,还在抵抗中,而修内司窑是继续生产哥窑瓷的,但生产性质已转为民窑。元朝宫廷用瓷制度为贡瓷,也就是宫廷用瓷就得上贡,不用的时候民窑自己去卖,形成官搭民烧的关系。

      这时期杭州凤凰山出产的瓷器就不能叫官窑,只能叫老虎洞窑,但汉人口音有些忌讳,老虎有老是苦的谐音,且老虎又是百兽之王,是大哥中的哥哥,因而称为哥哥洞窑。有人也许要问,位于杭州市凤凰山北麓的老虎洞窑不是已经发掘了吗,为什么找不到哥窑的影迹呢?黄金源说,南宋在杭州凤凰山设立修内司官窑,在当时,如果有瓷器打碎了,瓷片都要深埋,不让外人看。而哥瓷因为是民窑,其次品瓷器不用深藏,散于土面。

      在老虎洞窑之所以找不到哥窑器,第一个原因是哥窑已经是私窑,次品瓷片不用深埋,散于土面容易毁灭。第二个原因是受了传言的误导,按照哥窑“铁线金丝”样子去找,就算翻遍整个地下也找不到哥窑的次品瓷片。

      哥窑在元代分为新哥和旧哥

      根据文献记载,对哥窑还有另一种解释是,在南宋末年,烧窑者章生一被抽到京城烧窑,烧至元朝,因此有哥窑之称。不过,黄金源认为,南宋和元朝有较长时间的对峙时期,在元朝官搭民烧的时间应该是称旧哥窑,直到元朝统一中国把朝廷用瓷转到景德镇后,大量烧出元青花、枢府窑与太禧等官用瓷的时候,此时哥窑全为民窑,应该称为新哥窑。

      同样是在元朝末年的《至正直记》所述:“乙未冬在杭州时,市哥哥洞窑者一香鼎,质细虽新,其色莹润如旧造,识者犹疑之。”黄金源认为,这一记录明确了几个问题:一是发现新哥窑器的时间;二是发现新哥窑的地点在杭州;三是暗示了新哥窑瓷很像旧哥窑瓷。

      而在明代曹昭撰写的《格古要论》也称:新哥窑是元末新烧。在这里也给出一个明显界线,新哥是元朝把宫廷用瓷全部转到景德镇时所烧的。新哥是民窑,不是贡窑也不是官窑,因而在市集上见得到新哥窑瓷器。

      黄金源认为,之所以在哥窑器身上制作“铁线金丝”,是制瓷者为了打造品牌,赚更多的钱,故意为之。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