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马年赏马图:保持龙马精神
马,在中国古代一直是民族生命力的代表和强盛富有的象征。古代神话传说中有很多关于千里马、神马、天马的记载和传说。
徐悲鸿(1895-1953年)是我们熟悉的现代画马大师。他的作品主要以写实手法表达现实及思想,是我国现代以写实主义改造中国画的倡导者。他笔下大写意的马和历代画家的风格完全脱离,以前画家画马,只注重表现马的形和神的生动,徐悲鸿画马不但强调马的形和神的生动,更强调笔墨的生动。以他的画马而论,其速写不下千幅,并学过马的解剖,熟悉马的骨架肌肉组织,又详审其动态及神情,观察入微,故而能描写精确,神气活现。他用写意的线条勾出轮廓后,然后再挥墨,不光烘托出马的气势,表现出马的质感、量感、运动感,刻画出马的神态,而且更重要体现在用笔落墨上面,在总体上不失中国笔墨的韵味,却又不是中国尖、齐、圆、健的毛笔笔触所能奏效。无疑,徐悲鸿是中国绘画史上独树一帜的画马大家,是唐之后画马艺术的又一个高峰。当代中国画家和学画的人,凡画马者,基本都学徐悲鸿。马是徐悲鸿一生中最爱描绘的题材,他画的马,各个时期虽画法不同,但无论奔马、立马、走马、饮马、群马,都赋予了充沛的生命力。《奔马图》(图5),画家运用饱酣奔放的墨色勾勒头、颈、胸、腿等大转折部位,并以干笔扫除鬃尾,使浓淡干湿的变化浑然天成。马腿的直线细劲有力,又如钢刀,力透纸背,而腹部、臀部及鬃尾的弧线很有弹性,富有动感。整体上看,画面前大后小,透视感较强,前伸的双腿和马头有很强的冲击力,似乎要冲破画面。徐悲鸿早期所画的马颇有一种文人的淡然诗意,显示出“踯躅回顾,萧然寡俦”之态。至抗战爆发后,徐悲鸿认识到艺术家不应只局限于艺术的自我陶醉中,而应该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将艺术创作投入到火热的生活中去,所以他笔下的马归纳为正在觉醒的民族精神的象征。建国后,他的马又变为“山河百战归民主,铲尽崎岖大道平”的象征,仍然是奔腾驰骋的样子,只是少了焦虑悲怆,多了欢快振奋。
龙马精神,是中国人所崇尚的一种精神。在甲午马年来临之际,我们在话马赏马的同时,也愿大家保持一股“龙马精神”迈进新的一年,并祝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像龙一样腾飞,像马一样奔驰,并绽放出别样的光彩。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