朦胧之美 高玉国的工笔仕女图

中国文物网讯(编辑:曹晓娟)娴静优雅的女子或倚轩凭栏,或莞尔侧目,或于静水中抚扇蹙眉,或于清风中拈花微笑,这些几欲走出画框的东方美女就是高玉国笔下的工笔人物画。画中女子有来自古典文学中的经典形象,也有行走在都市中的妙龄女郎,也许你不知道她的名字,也许你无法想象原型模特的样子,但是你第一眼就辨别出了她们东方女性的特质,这种强大的"集体无意识"是艺术家带给我们的强烈的艺术体验。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高玉国作品《红围巾》
 

仕女图自古便是中国文人的雅好,中国古代不乏以仕女图闻名于世的画家。油画进入中国,带给艺术家更多的创作手法与技巧,"西为中用"的油画给中国仕女人物画带来哪些新变化呢?近日,高玉国先生在艺融美术馆展出的工笔人物画带给了我们新的惊喜。

中国文物网:在本次展览中,您的画作有山水也有人物,请问在创作中两者的比例是怎样的?

高玉国:山水是怡情之作,我个人更加偏爱工笔人物,这些作品符合我的性格--含蓄、内敛、不张扬。工笔人物更加能从细节和整体上体现创作者的艺术追求,作品整体看来似乎是灰蒙蒙一片,细看却能发现不逊于写实油画的细腻,这样的一种内涵正是我所追求的。工笔人物画的创作非常符合中国美学,有一种"含在里面"的感觉,保持整体唯美,关注细节的价值,最重要的内涵需要近看才能慢慢品味出来,在创作上最能体现中国文化的含蓄性。

中国文物网您的红楼题材作品已经被很多艺术批评家所赞赏,请问这个系列倾注了您哪些艺术语言,有怎样的心路历程?

高玉国:《红楼梦系列》是我近期的作品,也是工笔人物画中最典型的一个系列。创作这些画的时候正是新版《红楼梦》电视剧上线,看到里面的人物造型让我有重读《红楼梦》的冲动,在这个基础上,也就有了现在这些红楼人物画。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高玉国作品《红楼梦系列之二》
 

 《红楼梦》这部经典的文学作品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符号,它给人的感觉就是一种梦幻,中国文化中的一种梦幻美、朦胧美,人物仿佛从梦幻之中走来。林黛玉就是中国女性的代言人,代表着一种东方符号,每个人都有一个心中的林黛玉。恰如美国的代言人是玛丽莲·梦露,中国的女性符号就是林黛玉,一种令人回味的、梦幻般的美人。

林黛玉代表了中国所有女性形象,已经根植于人们的思想之中,一旦改变就很有可能扭曲人们对美的认知,所以我画的林黛玉就是人们传统中形成的符号。同时,将作品处理成一个冷调子的、朦胧的仕女形象,通过画可以想象那种略有略无的、淡淡的情感,而且非常唯美。

工笔仕女图反映了中国文化中的一种可回味性的内涵,非常含蓄,每个时代都有文化的独特烙印,根植于人们的心中,这种淡淡的含蓄性是传承下来的中国文化的精髓,根植于每个中国人的心中。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艺术家简介

高玉国,1960年生,河北唐山人。毕业河北师范大学美术系(现美术学院),现任教于天津工业大学艺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1997年7月中央美术学院国画专业研究生班毕业。

2010年中央美术学院国画学院唐勇力工作室访问学者。

1997年10月在北京当代美术馆参加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助教八人展。

1998年7月作品《梦时》获河北省群星"一等奖"并入选全国群星美术展。

1999年11月作品《晨练》获河北省体育美术展"银奖"并入选全国体育美术展。

2000年7月在海滨城市北戴河举办"华夏之行"国画三人展。

2002年6月应邀参加"秦皇岛之夏"美术作品展。

2002年9月两副作品入选融合.互渗-当代中国画家新作展。

2002年12月参加韩国平泽市国际艺术邀请展。

2003年5月参加回顾与展望-中国重彩画邀请展。

2004年《夏日》作品入选全国艺术院校青年教师优秀中国画展览获"提名奖"。

2008年7月于日本福田市美术馆"现代中国画与日本画展"。

2009年8月"中国·天津书画家中国传统文化书画展"于泰国曼松德,昭帕亚皇家画廊举办。

2008年12月,北京师范大学,"走进学院-当代高校中国画名师档案画展"。

2011年12月,于宁波举办"非常融合中国当代工笔画展"。

2012年5月,荣宝斋大千画廊,"高玉国·葛新民画展"

2011年11月,"超越唯美--现代工笔画展"个人画展,天津意大利风情区。其作品入选第九届全国美术作品展及二、三、四届全国当代工笔画展,部分作品获奖。

责任编辑:emm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