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画学习的一点想法

我认为中国画是一种特别人性化的绘画,它总是和人的生长联系在一起。我这话是有理论根据的,宋代的大文豪苏东坡讲:“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历史上许多人误解中国画不重形似,其实绘画是一种造型艺术,怎么能不要形似呢?中国的艺术并不是相对于“形”而言更侧重“意”的,这里的“形似”只是作为生长过程中的一个必须阶段,走完这个阶段再接着走下去、超越它,到达更高一级的阶段。同时,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画是从东晋开始的,这时候顾恺之、王羲之都出现了,书法开始入画。而如果由此往前看,中国和西方还没有拉开一般绘画意义上的距离。贡布里希就反对一种观点:“现在的西方艺术开始向东方艺术靠拢。”他说西方的艺术有它们自身发展的轨迹,发展到现在就必然走上这样一种道路,并不是说看到了东方的艺术就要向东方的艺术靠拢。中国的艺术好在哪里呢?因为中国的文化、历史让它有更适宜发展的道路,而这种道路的生命力是非常强大的。中国画从古到今一直是注重写意的,中国的艺术在“形”和“意”之间更重视“意”。这就符合人性化的成长历程——越老越辣,中国绘画就是越老越辣。艺术上你当然可以画到八十岁,但是如果没有按照童年期、青年期、中年期、老年期这样一个自然的生长过程走来,你永远处在婴儿状态,那就是苏东坡批评的“见与儿童邻”,怎么能长到老呢?人老了,画依然是嫩的,艺术上永远不得老辣,其实就是艺术上的永远不得成熟。

责任编辑:jane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