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市场名书画真假混杂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昨日上午,两位专家为藏友鉴定书画作品,从纸张到笔法再到印章观察得都十分细致

  >>“状元”:

  20年前花10万元买来

藏品展示:这幅作品是康先生1994年花了10多万元购买的,内容复杂。最前面是书法作品《出师表》,落款显示为元代著名书画家赵孟頫所写。上面有著名书画家宋伯鲁(1854―1932)的题跋,意为他看过该出师表,认为是真迹,之后一幅是傅炜的《山水竹林图》,最后是乾隆、于右任、清末某人的观款,意思是他们看过这幅作品的题字和印章。

专家点评:该作品在昨日鉴赏中名列榜首,其内容真真假假混杂。书法作品《出师表》,虽然是明清时期的书法,字体很不错,但肯定不是赵孟頫的作品;《山水竹林图》也是清朝作品,但作者傅炜并没有什么名气;乾隆和于右任看过这幅作品,所题的观款也都是真的,但并不说明他们看过其中的《出师表》、《山水竹林图》,有可能是移花接木而来,将它们裱在了一起。

  >>“榜眼”:

  祖传小书记载清朝创业史

藏品展示:一本发黄的小书,前后页已经破损,书中内容主要涉及清朝的历史。韩师傅说,这是他家传的,具体来历他也不清楚。

专家点评:该书名称为《御制全韵诗》,是乾隆皇帝以四声切韵来阐述清朝创业之艰辛,从满族起源的神话追溯源流,记述了清太祖努尔哈赤以13副铠甲起兵、艰难创业的辉煌历史,当时印制这种诗集主要用于送人,让别人了解清朝的历史。该书在印刷及排版上采用的是当时比较先进的石印技术。

  >>“探花”:

  “四联字”原是清代祭文

藏品展示:赵女士带来的四联字,字体工整。58岁的她喜欢去古玩市场转,七八年前看到了这四联字,里面既有拟稿人、还有执笔人,都是清代的,就花200元钱买下。

专家点评:四联字确实是清代的,而且字迹非常漂亮,作者应该是现在合阳县一带的。在清代的时候,一般贺文都写在红色的丝绸或者别的载体上,赵女士所藏的字写在绿色的丝绸上,很显然是祭文,这种祭文都有六联或者八联,而赵女士只有四联,显然所藏是不全的。

  收藏提醒:有的“名画”纯粹就是印刷品

昨日的鉴赏中,还有不少藏友的藏品被鉴定为赝品。

70岁赵师傅带来的一幅著名书画家范曾的《钟馗打鬼》画,是1991年在西安的古玩市场上花1万元淘得的。专家鉴赏后告诉他画是假的,因为该画是印刷品,从画面上看不到画作的痕迹。有一些人为了迷惑买家,在印刷之后再进行描绘,给买家造成错觉。

还有几位藏友带来的几幅当代画家的画,有作者和作品的合影。“有作者的照片,应该是真的吧!”他们说。但这些作品也被专家鉴定为是造假。“现在这种造假的很多,藏友在购买时千万不要看着有合影照片就去买。”专家徐涛说,他曾经看到过8张照片,画家身体的姿势一模一样,手里却拿着8幅不同的画。藏友购买时一定要注意,不要被这类照片迷惑,因为现在科技发达,照片很容易PS。此外,还有“印章”,现在用电脑技术可以将印章制作得一模一样,达到以假乱真。最好的办法就是看笔法,因为任何人都不会将某个人的笔法模仿得一模一样。

责任编辑:lyn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