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新春 说年画——喜庆吉祥挂起来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范曾、边宝华国画《大有之年》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刻纸年画《寿星》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纸绘年画《门神》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木版年画《麒麟送子》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孔小瑜国画《岁朝清供》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史正学国画《爆竹声声迎新春》 
 


每至农历新年,各种色彩鲜艳的年画在装点节日气氛的同时,也在述说着一段段与“求吉祥、祈丰年”相关联的故事。

1

年画题材有传统

年画的题材大体可以分为五类:第一类为神像,以门神最为常见。第二类为吉祥图案,第三类为历史人物,第四类为戏曲故事,第五类为市井风俗。制作方法多种多样,有木版、有石印、有胶印、有国画、有水彩、有刻纸。

2

传承创新古而今

一般认为年画始于唐代,到宋代才普遍流行。国内现存最早的年画是宋版的《隋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画的是王昭君、赵飞燕、班姬、绿珠四位美女,俗称“四美图”。

明朝朱元璋提倡过新年要贴春联,年画也随之发达起来。被保存下来的有万历年间最流行的彩色套印木刻《福禄寿三星》,还有历史故事《孟母教子》、《岳飞枪挑小梁王》、《牛郎织女》、《白蛇传》等。

清代的年画题材更加广泛,除了人物、花卉、山水作品外,还有《老鼠嫁女》、《王婆骂鸡》等讽喻画,以及用歇后语构成的连环画,颇具幽默感。

民国期间,上海曾流行“月份牌美女画”,其他地区甚至还有翻印西洋画的,例如姑苏年画中的“西洋之剧场”。

新中国成立后,曾开展过新年画运动,这一时期的年画,既有继承又有发展,题材更广泛,增加了如英雄人物、祖国建设、自由婚姻、幸福家庭、科学知识等题材。一大批艺术家参与创作,其中贺友直的《小二黑结婚》、杭稚英的《西施浣纱》、刘玉斌的《鱼乐图》等最具代表性。

进入新世纪以来,年画创作题材又增添了新内容,如《合家欢》、《闹元宵》、《百子迎春》等,着重反映新时期欢乐祥和的节日气氛。其中河南老画家史正学创作的《拜年》、《爆竹声声迎新春》尤为生动传神,也更具有过年的味道。

3

年画张贴有讲究

年画的张贴和悬挂颇有讲究,艺人们在创作时对居家各个房间适合贴什么样的年画都有考虑,如老人房贴《群仙祝寿》,儿孙房贴《状元及第》,姑娘房贴《天官赐福》。

其中有一类年画,是专用来布置新房的,此类年画俗称“喜画”。“喜画”多围绕“早生贵子”、“夫妻恩爱”、“家庭和睦”等内容进行创作,有《麒麟送子》、《连生贵子》、《和合二仙》等,这些画都要求成双成对并在床头床尾对应的墙面上张贴,以迎合人们“好事成双”的心理。

还有一种“岁朝清供图”,应是一种特殊而深受民众喜爱的绘画题材。农历正月初一,因其为一岁之朝、一月之朝、一日之朝,故又称“三朝”。旧时此日,无论宫廷和民间都在陈设器物上力图寄寓吉祥、富贵、平安的气息,于是就出现了专画古瓶、古盆插时令花草,配以吉祥物件而组成的《清供图》悬挂于厅堂,以示迎新并祈吉祥。

责任编辑:xw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