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书画修复:精妙与智慧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资料图片

 

中国的传统书画修复,正如一个不写日记的人,修复史及其中的精妙之处,难以得到完整而系统的梳理。它看起来没有章法,实际上却蕴含着大智慧。这些智慧体现在哪里?传统书画修复中又有哪些绝技呢?

古画上的“红霉” 

这是2012年普通的一天,在北京东南三环一个叫山水文园的小区里,书画修复专家陆宗润又开始了一天的工作。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他的绝大部分时间,都和一幅著名的明代书画形影不离,这幅书画名为《雪咏图》。

《雪咏图》全称《匏庵雪咏图》,由明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吴宽与画家周东邨联袂完成。不仅出自名家之手,而且是名人旧藏,曾辗转于光绪帝师翁同龢等人之手,画上存有翁所题的签条“吴匏庵雪咏、周东邨画。戊戌五月,王莲生赠”。

看到它修复前的照片,我顿感触目惊心、不忍卒睹:画面脆化,红色霉迹明显,斑驳陆离。画上风物书法只能被依稀辨识,像被污水浸泡了一般。然而,这却正是陆宗润与这幅画结缘的原因所在。造成画面美观不再的重要原因,就是陆宗润着手应对的红霉问题,其上的红色霉斑的数量如同细胞一样,遍布了画面全身。要对这些“细胞”一个一个地用药,工作量可谓巨大。

红色霉斑是书画修复界既存的四大难题之一。这是一种在书画作品上繁殖迅速且易使纸质糟朽的画病。过去,人们一般采用氧化剂对霉菌的色斑进行脱色和杀菌。这种方法的局限是,红色的霉斑对氧化剂不敏感,并且具有一定的拒水性。药剂通常被没有红霉的部位吸收掉,正常的部位可能因此已经烂掉了,而红霉仍留存在画上。处置红霉问题,采用传统的修复方法难以达到修复效果,从某种程度上而言,这也是遍布红色霉斑的《雪咏图》即使作为图录封面也遭遇流拍的原因。

“凡事一定有解决的方法,我们没有解决,就是还没有找到合适的方法。”陆宗润说。面对这个公认的难题,他开始调整修复方法、步骤和工序,明确每一种药剂的用量和使用方法。要知道,修复时用药的剂量,体现的是修复大师的水准:多一分怕伤及无辜,少一分又怕达不到效果。在追求完美修复效果的同时,还不能造成多余的伤害,这才是最考验修复师功力的。

最为关键的是,陆宗润摈弃了以往整体用药的笼统方法,转而各个击破。在无数次试验之后,陆宗润成功了!

修复后的画面栩栩如生,书法上的笔画沟回清晰,印章落款更是修复如新,俨若脱胎换骨。面对着卷轴的陆宗润自信满满——从他建议藏家买下这幅画,再经历近一年夜以继日地钻研修复,《雪咏图》终得以重新恢复明代大家作品的风范,一年多时间里《雪咏图》增值千余万元。用他的话说,这增值的部分,恰是书画修复的价值所在。

“如果认为增值的原因只是红霉的完美去除,那就有失偏颇了。”陆宗润笑言,他告诉我,修复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只有全面掌握了修复的技术语言,工作起来才能起到好的效果。修复一件损坏相对严重的书画作品,少则数月,长则数年,要面临多个难题的攻关。值得一提的是,陆宗润还解决了两个书画修复的技术难题,其一是石绿走油,另一个则是明矾脆化。

所谓石绿走油,是书画上氧化铜类的颜料经年累月,会渗入纸绢内形成颜料与纸张同时脆化的状态,其表面,仿如有油渗出来似的。传统修复法一般是采用清洗即洗掉油污的方法,但是,以此法洗完油状污迹后,画面上的颜料也容易同污物一起被冲洗掉,严重时,底下的画纸、画绢会腐如泥状。

尽管称之为“走油”,实际上却并不是油脂,传统方法将这种病害当油污来治,当然解决不了问题。明白了这层原理之后,陆宗润又设计出了一种新型的加固材料,可以在清洗之前将画面从内到外进行重新加固,然后再进行清洗。这样既保护了颜料,又避免了画纸、画绢被清洗剂腐蚀成泥。

在解决明矾脆化问题过程中,陆宗润也大胆引入了一种特殊材料。

“过去,使用含有过量明矾的浆糊装裱的书画,时间久了,整个画面会变成褐色,画与背面的数层加固纸,形成了一个脆硬的板状物,一旦卷曲,就会断裂成数个碎片。所以,用传统的手法搓去旧加固纸,常常致使画作损坏严重,甚至剥落。用一种新的材料将画面和背层吸附起来,再用适当的方法,使画纸、画绢与背面的数层加固纸分离,被修复的画作便能完整无伤,并基本恢复到柔软如初的最佳状态。”陆宗润说。

责任编辑:xw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