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中国画与法国洛可可绘画

档案
洛可可艺术,来源于法语rocaille(贝壳式),引申为像贝壳z一样闪烁。它初指某些建筑以及室内装潢的样式,由于受到了当时法国国王路易十五的大力推崇,也被称为路易十五艺术或闺房艺术。
十七八世纪,以描绘山水、花鸟鱼虫为主的中国画,以恬淡自然、清新宁静的风格,情景合一的境界,被洛可可绘画吸收,成为欧洲社会中中国情趣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中国画最早传入欧洲,主要是通过传教士、使臣、学者、商人。意大利传教士、宫廷画师郎世宁长期供职于中国画院,寄回许多中国画,并被印成小画册广为流传。法国传教士、油画家王致诚也将许多中国画寄回欧洲。
英国牛津的青年博物学家布莱克曾在广州西关收集了700多幅关于树木、水果和花卉的中国画运回英国。1793年,英国使臣马戛尔尼觐见乾隆,归国时也带回许多中国壁画。
领先于欧洲、绘有中国画的纺织品、陶瓷、漆器和家具,也潮水般被船运到欧洲。色彩柔和、造型圆润、布局多变的中国工艺品,对厌倦了古典主义那种庄严对称的欧洲人而言,正合口味。
这些中国画大多被搜集整理刊行于市,如胡桂尔刊有《中国花卉翎毛图记》、《中国图案入门》等,弗莱斯刊有《中国绘画集》等。一些艺术家还先后出版了《新编中国装饰纹样集》、《中国建筑、家具、服装设计式样》、《中国漆器图案》等著作。
中国画中身穿长袍的人物、雕梁画栋的楼台亭阁、山清水秀的田园乡野、春夏秋冬的风花雪月、小桥流水、秋菊柳叶以及吉祥图案跃然于欧洲人眼前,使中国风格大放异彩。
当时的欧洲人,倾倒于中国画的气氛和奇妙的形式,赞美中国画以别开生面为佳,从不抄袭,唯以造化为师,单纯而逼真,极为成功,难以超越。
在中国画风的影响下,许多著名的欧洲画家纷纷仿效。其中明显受到中国画风影响的是法国洛可可画家华托(Watteau)和布歇(Boucher),他们的中国风格画享誉欧洲,广为流传。
华托是洛可可画风的创始人,早在1708年,他在装饰巴黎市拉米埃特城堡的工作中,就开始描绘中国场景。1731年的《米尔吉尔》杂志上又刊登了他的一套《中国人物画帖》,共20幅铜版画,是他在拉米埃特城堡所画而由波桑等几个版画家雕刻后出版的。
这些画还用拉丁文翻译了中国画题目,如“医生”、“宫妃”、“尼姑”等等。他的名作《发舟西苔岛》用墨色勾勒画面轮廓,那远近朦胧的层峦叠嶂,在用色、构图及所表达的意境中都带有非常明显的中国宋朝山水画特色。
布歇汲取了中国画的螺旋形构图和飘浮意象,在作品中表现出浓郁的中国味。如他的《垂钓图》,在蔚蓝的天空下,一位老人正在两间中国式房舍前垂钓,一个小孩为老人打伞遮阳,旁边的妇人目视流水,若有所思,是一幅纯粹的中国山水画。
他最著名的杰作是一套九幅画面组成的壁毯,其主题分别是《中国皇帝的召见》、《中国皇帝的宴席》、《中国婚礼》、《中国捕猎》、《中国渔情》、《中国舞蹈》、《中国市场》、《中国风俗》和《中国花园》。
1764年,路易十五将此套壁毯赠送给乾隆,乾隆为其开辟专室保存在圆明园中,后被英法联军焚毁,但这套壁毯的设计稿仍保存在法国贝藏松博物馆。这些设计稿在对中国事物的描画中,带有很明显的想象成分,但不失东方神秘色彩。
在华托、布歇之后,于埃(Huent)、贝伦(Berain)、基洛(Gillot)、赫第(Hule)、彼里门(Pillement)等法国画家也纷纷效法中国画,创作了大量的中国式壁画、挂毯。
直到19世纪,法国印象派画家仍受到中国画的影响,他们使用泼墨作画,其中莫里斯尤以效仿中国瓷画见长。
责任编辑:xw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