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哉!宋版!

《周易兼义(九卷)周易略例(一卷)音义(一卷)》,半框19.1*13,半页十行,十八字,小字双行二十四字,白口,左右双边,双照鱼尾。其中经典释文下书:周易音义,书口镌:易音。钤:群碧楼收藏印、双鉴楼、八经阁等。《增订四库简目标注》P7著录。邓邦述《群碧楼善本书录》卷一第一部著录即为此书。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邓邦述(1868-1939)近代大藏书家、诗人。字正闇,号孝先,江宁(今南京)人,邓嘉缜子。光绪二十五年(1899)进士,授翰林。自号沤梦老人、群碧翁。喜藏书,“罄所入之余尽以买书”,甚至不惜举债高价搜购善本图书,特别注重于宋元本的收藏。筑群碧楼藏书近四万卷,其中有一千余卷为宋刻本。能诗文,尤以词名于时。邓氏与傅增湘、袁克文均有深交,书扉页有袁克文题跋云“此宋刻十行本,十行本除论语孝经外以周易为最难见,而无补版者尤不易……”落款“寒云识”,后钤八经阁章。袁氏所谓宋本“十行兼义本”即清阮元在其《十三经注疏》之《重刻宋版注疏总目录》考:“有宋十行注疏者,即南宋岳珂《九经三传沿革例》所载,建本附释音注疏也,其书刻于宋南渡之后。由元入明,递有修补。至明正德中,其板犹存。是以十行本为诸本最古之册。”清陈鳣亦言:“注疏合刻起于南北宋之间⋯⋯修版至明正德间,止亦谓之正德本,以其每半叶十行,又谓之‘十行本’。近世通行者,曰‘闽本’、曰‘监本’、曰‘毛本’,每半叶皆九行。”阮元与陈鳣都提到的“十行本”,即指“周易兼义”此本,故称“十行兼义本”。阮元修《十三经注疏》,翻刻“十行兼义本”并加校勘,而成《周易注疏》。此书又有双鉴楼藏书章,可知后此书由傅增湘收藏,诚可谓流传有序。再查《中国古籍善本总目》知此书仅北大图书馆有存全帙,观北大所藏之书,版框版式与此本完全吻合。北大书笺署“宋刻明正德修补本”,北大此书用纸为明代用纸,而此书用纸为宋代麻纸。可断此书为宋刻无疑。近十年来,在全国各大拍卖公司的古籍专场上,成套完整的宋刻本拍品数量恐怕应该在个位数。最近一次出现整套宋刻本应是2005年嘉德的宋刻《锦绣万花谷》,此本《锦绣万花谷》又出现于今年的春拍。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此部宋刻《周易兼义》从未现身于古籍拍卖市场,为初次上拍,又经名家递藏,其价值几何无可估量。

本场古籍专场另有宋刻本《增节司马温公资治通鉴》(存卷43),半页14行,行25字,字体秀丽,墨色清晰,令人惊艳。除《四库标注》孙诒让补录外,其余鲜有著录。书口下镌刻工名“陈昌”,考宋代有两个刻工陈昌:一为北宋景佑间刻字工;一为南宋淳熙间刻字工。景佑为北宋仁宗年号(1034-1038年),淳熙为南宋孝宗年号(1174-1189年)。书中“桓”字避讳,是避宋钦宗赵桓讳,故是书应为南宋淳熙间刻本。 此书极少见于著录,或可填补版本空缺,更为珍贵难得。

责任编辑:maggie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