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美瓷艺韵生:千年古韵 明清青花技最精

青花瓷,美,因为她图案瑰丽、纹饰繁复;青花瓷,静,因为她着色单纯、落笔素净;青花瓷,雅,因为她以中国水墨勾染皴擦的特殊晕染,营造出一个栖鹤游凤、高人对弈、美人抚琴、牧童弄笛,叶石相依、花草相亲的诗意世界,难怪艺术界、收藏界会为之痴狂!而当青花艺术与时尚结合,则另有一番韵味,先是时装大师Roberto Cavalli在天桥上演绎了青花大赏;如今,又有Lacoste与中国艺术家李晓峰合作推出青花瓷限量服装……青花瓷,正用令人倾倒的天青色之美,向着更多的艺术门类不断拓展。

古瓷新作 青花演绎“后东方主义”

时尚与艺术的碰撞总是能带来惊喜!法国时装品牌Lacoste邀请中国艺术家李晓峰合作推出的青花瓷衣雕塑和限量版青花瓷印花Polo衫于今年在巴黎工艺博物馆首次面世。

李晓峰摈弃了大理石、木材、玻璃这些较为常见的材质,出人意料地选用了考古遗址中出土的青花瓷器碎片,有些甚至产自明朝。他将这些青花瓷碎片进行修整、打磨、抛光,并在每一片的边缘上钻上小洞,以银线串联,最终呈现出形如甲胄的青花瓷衣。

这些瓷衣作品被评论为“重塑的风景画”,并成为了“后东方主义”的最佳诠释。值得一提的是,青花瓷衣其实是可以用来穿着的,只是重量与真正的盔甲一样,必须要一位强壮的助手来帮助穿戴与脱卸。

艺术混搭 典雅青花也疯狂

中国艺术家杨诘苍的手绘青花器“头骨”以绝对抢眼的方式,打破了我们对于传统青花瓷作品的陈旧印象。

这件作品出自以高超制陶术而久富盛名的景德镇窑炉,以手工绘制的中国传统花朵图案为主题,结合中国精湛的制陶工艺和源自西方艺术中以骷髅为静物绘画对象的流派(虚空)的意象,制成头骨。艺术评论家认为,杨诘苍的这件作品具有浓厚的寓意,提示人们对生命意义的考量。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清乾隆 青花缠枝莲绶带耳如意尊RMB 20,753,694(香港佳士得)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清乾隆 青花缠枝莲纹凤耳背壶 RMB 17,869,806(香港佳士得)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明正德 青花灵芝阿拉伯文五峰笔山RMB 3,931,014(香港佳士得)

镜花水月 白胎青釉艺悠然

青花斗艳,美瓷如人。所谓青花瓷,是运用天然钴料在白泥上进行绘画装饰,再罩以透明釉,然后在高温下烧成,使色料充分渗透于坯釉之中,呈现青翠欲滴的蓝色花纹。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青花瓷之优劣全由釉彩和画功来决定。就釉彩而言,首推“钴蓝釉彩”,即在坯土仍处于湿润状态时,画师就开始绘图,自然而然呈现出柔和的晕染笔触,然后采用釉下彩的方式,经过烧制让色彩与釉质全然结合,整个釉面光滑平润,晶莹剔透。而画师功力更是让青花拥有艺术灵魂的要素,构图之完整与笔触之精致,乃至画师的艺术态度,皆能从青花瓷作品中传达出来。

古时的外国人特别喜欢中国的瓷器,欧洲的皇室贵族,甚至以能拥有一件中国瓷器为荣。以至于后来,英文中瓷器的翻译“China”也成为中国的代名词。

在历史的兴衰中,青花瓷那温润细腻的瓷胎骨、清新淡雅的花色、光洁泛青的釉色,将神秘的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悄然地连接起来,它那古朴典雅的气质,创造出了能够连接现代艺术与传统文明的古典之美。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艺术家杨诘苍的手绘青花器“头骨”(@UCCA)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oberto Cavalli 当年这件青花礼服,是融会中西艺术的神来之笔

千年古韵 明清青花技最精

目前发现最早的青花瓷标本是唐代的;成熟的青花瓷器出现在元代;明代青花成为瓷器的主流;清康熙时发展到了顶峰。

元青花,因为数量的稀缺和珍贵的历史文化价值,让世界上的收藏家们视若珍宝。2005年7月伦敦佳士得拍卖会上的一件“元青花鬼谷下山图罐”,经过多次轮番竞拍,最后以1568.8万英镑(约合2.3亿元人民币)的价格一锤定音。如此高昂的成交价格,让元青花在全世界的影响力和地位变得举足轻重。

到了明清时期,青花瓷器的烧制达到了鼎盛,备受帝王嫔妃和达官贵人的喜爱。明永乐、宣德时期是青花瓷器发展的一个高峰,以制作精美著称。清康熙时更是以烧制出“青花五彩”为荣,这也使得青花瓷的发展达到了历史的巅峰。清乾隆以后因粉彩瓷的发展,青花瓷逐渐走向衰退。

古雅青花 中西艺术共追捧

青花瓷,如同中国红一样,是经典的中国元素。随着中国风在现代艺术领域的盛行,瓷艺、时装、雕塑、建筑等众多艺术门类中,青花成为越来越受青睐的设计元素。

不仅陈幼坚、李晓峰、杨诘苍、王锡亮、尤珈等国内艺术家热衷在青花中汲取艺术灵感,创作出众多结合了现代艺术理念和传统美感的作品,而且愈来愈多的国外设计大师倾情于青花图案,Danilo Beltrame将青花引入室内设计,Roberto Cavalli开创了一线大牌运用青花元素的先河……

青花,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姿态,融入到了东西方艺术创作中,它浸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气、神以及淳厚古朴的人文理想,必然在现代艺术中大放异彩!

责任编辑:田家宾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