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青花“岁寒三友图”的艺术形态与技法

  1.形态 松树的主干矫健屈曲,枝干上下屈伸,以圈绘松鳞皮;松针短而直,每个单元的松针似蒲扇状,若干单元为一组,大小相似的各组,较均衡地错落分布,松针外时露枯枝,以示苍老。梅主干粗壮,细枝瘦劲,盛开的花冠很大,正面的五瓣,侧面的三瓣,画花蕊。花有两式,一是钩圈后,染浓青料留白边,如图2-2,较常见;二是染料不留白边,像中国画的墨梅,如图1.两式的新枝上缀满花蕾,愈近枝梢愈小。在画幅较高的图画中都是以松梅为主体,只画竹梢与松梅相映衬,如图2-1、图2-2.画幅较低,如图1,竹与松梅等分,竹枝“左右”分叉,竿劲直,弯节不弯竿;均画晴竹,叶片向上,“重人”式,叶肥润。如图6-1、图6-2、图6-3八棱罐(辽宁博物馆藏)上开光的独立图画形态与上述一致。

  2.技法 用笔:娴熟多变化,生动有笔意。顿挫有力,如画松、梅主干的轮廓线;或铺毫拓抹,如重按轻提有节奏地画竹叶,具体又分有中锋、侧锋之别,如大竹叶用中锋,细竹叶用侧锋,当然是随意而灵活的选择,不必拘泥非如此用笔。多种用笔绘出的各种线条(形态的单元),表现出松的苍劲,梅的挺健,竹的秀逸,颇有写意画的笔意。用料:画笔饱蘸浓青料,整体上保持深青色的色调,以景物的色块强化图画在立体器物上的平面装饰效果。局部也用淡青料烘染,如图2-2梅主干上拓淡青料一边留白,还有如图4更细腻一些的一边浓一边淡,突出树干圆浑的立体效果。简笔速画的“三友图”用笔用料大致相同,如高足杯上的松(图7,镇江博物馆藏)梅(图8,同前)、竹(图9,同前),只是更为简率。

  元青花人物故事图,如“追韩信”“昭君出塞”“蒙恬将军”等,常见有松树、竹梢作配景,其形态、技法与“三友图”大致相同,可参考对照(元青花人物图的艺术品位有高低之分,“追韩信”上萧何左侧的松树是马尾松针,十分精致、细腻且自然,丛竹、竹梢也潇洒、清新,是元青花画竹梢的典型特征。有的图上也出现其他的画法,如“周敦颐爱莲”的竹叶下披如棕榈叶,不符合竹谱规范画法)。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