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北方民窑之钧窑

  官窑系统中有钧窑和定窑,北方民窑系统中也有钧窑和定窑。钧窑跟其他窑口相比,烧造比较简单。耀州窑需要用刀刻,刻需要技术,不是谁都能刻。但钧窑对技术的要求相对较低。

  钧窑烧造的范围非常广泛。钧窑以河南禹县为中心,向四周蔓延,南至浙江。浙江发现了大量专门烧钧窑的窑址,烧的质量虽然不是很好,但一看也是钧窑。北边到山东、山西、内蒙古和东北地区,都发现不同程度的钧窑,它们的胎质完全不一样,有铁黑、深灰、褐黄、咖啡,乃至白色,什么样的胎都有。可见钧窑在整个北方可以随意烧造。

  钧窑使用的乳浊釉,遮盖力强,所以钧窑对胎体的要求不高,什么样的胎土都可以遮住。钧窑广泛生产,质量得不到保证,宋金元以来,它的质量一路下降。在北方广泛地区,民窑的钧瓷都是烧造碗和盘等大量民间用具。今天非常容易看到这样的东西,很多,也不是很贵。宫廷的钧窑大部分是用来陈设的,比如花盆、花觚,是为了看。

  钧窑历史上的地位并不是最高,清末民初的时候突然被提高,全社会都在找,民国发现钧窑窑址时都被哄抢。窑址里出现了大量残片,有挂红的,有不挂红的,所以当时出现了这样的话:“钧窑挂红,价值连城”、“家有万贯,不值钧瓷一片”。很多瓷片被人用来镶制腰带或钧瓷挂屏。

  钧瓷的整个发展脉络,大致是颜色由红到蓝、由精致到粗糙的一个过程。元代以后,钧瓷上的红就彻底消失了。任何事物都有高峰期和低落期,这是一个规律。当我们知道这个规律是时候,就能很容易作出判断。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