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哥窑的名称是如何得来的
2012-10-05 16:44:39 来源:藏瓷网 已浏览次
龙泉哥窑瓷器在宋代与定窑瓷器、官窑瓷器、汝窑瓷器、钧窑瓷器并称为宋代五大名窑瓷器。宋代龙泉哥窑瓷器传世数量较多,器形优美,多以陈设工艺瓷器为主。但龙泉哥窑得名至今仍是未解之谜。关于龙泉哥窑名称是如何得来的,本站记者搜集了众多史书,记录如下。
1、民间关于龙泉哥窑由来的传说:
相传宋代龙泉章氏兄弟各主窑事,哥者称哥窑,为宋代名窑之一。民间曾有一个美好的传说。在浙江处州曾有章生一和章生二两兄弟,他们都是制瓷好手。兄弟俩人同在龙泉各设一窑,因生一是兄,所以被称为“哥窑”,生二为弟,当然称为“弟窑”。哥哥的烧造技术比弟弟的高明,招致弟弟的的嫉恨。为破坏哥哥的声誉,弟弟就偷偷在哥哥配好的釉料中添加了许多草木灰,而哥哥全无察觉。烧好后开窑一看。瓷器的釉全裂开了。裂得很有趣味,有的像冰裂纹,有的像鱼子纹,还有的像蟹爪纹。心地善良的哥哥见此情景惊呆了,只好拿到市场上去处理,却没有想到人们对这种带有裂纹的青釉瓷器产生了极大的兴趣,销售得很好。哥窑由此闻名于天下,而弟弟的青瓷质量总是略逊于哥哥。
2、明初宣德年间的《宣德鼎彝谱》一书,内库所藏“柴、汝、官、哥、钧、定”,最早记录了哥窑的窑名。
3、清嘉靖四十五年刊刻的《七修类稿续稿》称“哥窑与龙泉窑皆出处州龙泉县;南宋时有章生一、生二弟兄各主一窑,生一所陶者为哥窑,以名故也,章生二所陶者为龙泉,以地名也。其色皆青,浓淡不一;其足皆铁色,亦浓淡不一。旧闻紫足,今少见焉,惟土脉细,釉色纯粹者最贵;哥窑则多断纹,号曰百极碎”;《处州府志》又载:“从其兄其生一,所主之窑,皆浇白断纹,号百极碎,亦冠绝当世”,曹昭《格古要论》,“旧哥窑色青,浓淡不一,亦有紫口铁足”。
4、清代蓝浦《景德镇陶录》卷六“镇仿古窑考中关于”哥窑的记载,哥窑,宋代所烧,本龙泉琉田窑,处州人章姓兄弟分造,兄各生一,当时别其所陶,曰哥窑。土脉细紫,质颇薄,色青浓淡不一。有紫铁足,多断纹隐裂如鱼子。釉惟米色、粉青两种,汁纯粹者贵,唐代《肆考》云:古哥窑器,质之隐纹如龟子,古官窑,质之隐纹如蟹爪;碎器纹则大小块碎。古哥器色好者类官,亦号百极碎,今但辨隐纹耳,又云汁釉究不如官窑。”
5、清代《南窑笔记》“哥窑”条记载:即名章窑,出杭州大观之后,章姓兄弟,处州人也,业陶,窃做于修内寺,故釉色仿佛官窑。纹片粗硬,隐以墨漆,独成一宗釉色,亦肥厚,有粉青、月白、淡牙色数种。又有深米色者为弟窑,不堪珍贵。间有溪南窑、商山窑仿佛花边,俱露本骨,亦好。今之做哥窑者,用女儿岭釉加椹子石未,间有可观,铁骨则加以粗料配其黑色。由此,哥窑铁足,釉面莹润多断纹,风格特征近类南宋官窑。哥窑器以纹片着称,其中多为黑黄相交,俗称金丝铁线。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