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制瓷业的发展--乾隆时期(三)
2012-10-05 15:52:41 来源:藏瓷网 已浏览次
六、乾隆皇帝与藏传佛教瓷器
故宫博物馆藏有大量清宫瓷器中,藏传佛教瓷器占有很重要的一部分。它从一个极特殊的角度说明西藏与内地源远流长的文化交流史,是清代宫廷中藏传佛教文化影响留下的痕迹。
藏传佛教是我国佛教中的重要一系,13世纪开始传人内地,后称喇嘛教。清朝的皇帝对喇嘛教的尊崇和优待是出于政治上的需要。
清宫佛堂内收藏了大量的藏传佛教艺术品,都是藏传供奉的圣物,主要是教义中所说的“身、语、意三所依”的佛像、佛经、法器等。这些供奉之物有些是西藏进贡的物品,并对其用途以至造型、纹饰都给予了具体的指导。在此基础上,乾隆皇帝命景德镇御窑厂进行了大量的仿制。其中主要是藏传佛教的“八宝”和“七珍”。八宝指的是法轮、法螺、宝伞、白盖、莲花、白罐、金鱼、盘肠。七珍指的是水珠、火珠、象宝、马宝、文官、武将、佛像。八宝在乾隆朝开始烧制单独成型的瓷制八宝。八宝和七珍在乾隆时期是以由圆饼形镂雕制出其图形,下承以莲花式器座,并以金彩仿制铜镀金的效果,与铜制品一般无二。乾隆时期的仿木纹釉多穆壶、青花贲巴壶、粉彩藏草瓶也都别具特色。
七、乾隆帝与特种工艺瓷
乾隆皇帝是个自命“风雅”的封建君王,他对于书画诗词以及各种工艺美术品的爱好,均达到了狂热的程度,对瓷器的爱好尤甚。在他的倡导和影响下,当时上流社会崇尚“风雅”的习气十分盛行,为了迎合皇帝的这种偏好,景德镇御窑厂督陶官唐英,不惜挖空心思烧造一些器物来取媚于圣上,乾隆特种工艺瓷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所谓的特种工艺瓷,即各种形状奇异之瓷,包括象生瓷、仿生瓷。其别出新意的造型,令人眼花缭乱的仿真釉色,使它有别于传统瓷器的造型、釉色、纹饰,这些瓷器主要是供皇帝观赏把玩之物,被称作“浑厚不及康熙、秀美不如雍正”。
此时盛行在琢器上使用转心、转颈等技艺手段,制作工艺极其精致。象生瓷技术高超,仿木纹、仿竹器、仿漆器、仿象牙、仿玉器、仿金属器等等,几可乱真。这与当时制瓷艺人的高超技术密不可分,他们高度准确地掌握了釉料的配制和火候的控制,以至可以惟妙惟肖地模仿其他物质效果。
八、中国最早的陶瓷器专著
中国最早的陶瓷器专著是《陶说》,于清朝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由朱琰在江西省景德镇编篡而成。全书分为六卷,第一卷“说今”,是清代景德镇陶业的沿革和陶器的种类、制造方法的概要叙述;第二卷“说古”,引用诸书说明从太古到唐宋陶瓷器的变迁;第三卷“说明”,叙述从太古到明代的各种陶器和图案;第四卷至第六卷均为“说器”,对唐以后各朝代的各类器皿多有涉及,按语中旁征博引,并详为考订,反映了作者在陶瓷方面的渊博常识。《陶说》一书问世后,深受广大学者及陶瓷爱好者的重视和欢迎,对研究中国陶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除国内出版外,自19世纪以后随着中瓷器大量流入欧洲,也为欧洲学者所萤视。
责任编辑:小明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