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瓷器作伪与鉴定
2012-09-24 18:53:36 来源:藏瓷网 已浏览次
在瓷器仿品中,明清仿最为多见,仿品作伪品种繁多,下面简单归成十个大类。当然这种归类仅仅是阶段性的,因为仿品随着时间的推移还会不断冒出来,就是说仿品也有时代性,如电脑扫描纹饰等。
1.加款:把没有款的旧瓷器加上相应的款,特别是把民窑精品加款后变成“官窑精品”。这种仿品鉴定起来有难度,没有一定的经验难以辨别。如果对书画技巧较熟悉的,或能书善画的,则较为容易。新加款通常笔力不畅,难以做到笔笔中锋,而官窑款写法很规矩,笔路清晰流畅。这种鉴定方法需要慢慢地体会,短时间内难以掌握。
2.磨底加款:这和加假款陛质相似,只是多了一道“磨底”工序,这就给鉴定带来一定的方便。因为把原来的民窑款,或不是仿造者需要的款磨掉之后必然要做一下釉面才能加款。做过的釉面往往很呆板,放大镜下仔细看就能发现,真的釉面必有气泡,假釉面则做不出气泡。还有一种将底款打掉,重新补好后再补釉面、补款,鉴别方法同上。
3.后加彩:将原来无纹饰的瓷器加彩,重新人窑烧造,其色彩往往很新,容易鉴别。如果是复杂的纹饰则要在古人与现代人的技法上来找区别,最初级的方法还是寻找运笔上的区别。
4.加彩遮损:一件釉上彩瓷器,表面上损坏,或冲线,或打破,修补上釉,然后再配上纹饰,就能遮住原来的损伤部分。釉上彩是低温釉,原来纹饰与新添纹饰很难看出有什么区别。
5.鸳鸯配:将两件破损的旧瓷器合二为一,做成原器,或组成新的器物;或者将一新一旧的瓷器组合成一件完整器。如清朝的一件玉壶春瓶口部损坏了,就把新瓷器玉壶春瓶口截下来装上去,这和修补不一样。因为修补器,表面的釉是涂上去的,不坚硬,用小刀一划,即露馅,而用新瓷器补装上去,新瓷器的釉面硬度则和旧器一样。
6.补残改形:如一件旧的双螭龙耳瓶,双耳掉了,恐怕补上去露馅,毕竟补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于是把破损处磨平,上釉,成了一件无耳瓶,这种改形器很难看出来。补残改形方法很多,如截口、长瓶变短瓶、有盖成了无盖,等等。
7.修补成全:明明是一件残器,经过修补后说是一件完整器,这类东西鉴别较难,需要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地察看。当然修补面较大的,又添了纹饰的,容易鉴别;但小修小补的,却不易察觉。还有一种是增添附件,如一个瓶子,颈部损坏,就特意做一耳装上去,遮掩原来的破损处,当然新做的配件能从釉面、造型上看出破绽。
8.破新成旧:故意打碎一件高仿瓷器,或打破局部,断口处做旧,让人产生是一件古董被打碎的错觉,因为明清官窑瓷器即使破损了,也值钱。把新瓷器打破,当作旧瓷器的现象在现在的古玩市场上十分多见。因此见到破损器,同样要警惕。
9.补加金彩:带金彩的瓷器,因时间久远,金色容易磨损、脱落,作伪者往往重新添加金彩,但新添的金彩色亮耀眼。如果把金彩做旧,放大镜下能见到打磨痕迹。有的器物金彩少,作伪者增添金彩纹饰,但有旧金彩在旁作对照,辨别起来较容易。
1 O.加印花彩:在一件单色釉的瓷器上加印花彩,这种印花纹往往很精细,是用电脑照真品纹样扫描上去的。这类做假很有欺骗性,人们看这类瓷器,多注意底部,注意底釉,这两点看好了就以为对了,而纹饰上是否有问题,往往被忽略。
责任编辑:小萌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