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治瓷器纹饰特征和工艺特点

  弘治瓷器纹饰特征

  1、最为常见的纹饰是细柔如鸳鸯的仙鹤;莲(荷)塘游龙纹饰,目前仅见于弘治;向外四伸叶纹的花朵,以及梅竹、海螺、仕女等。

  2、龙眼一般为平视,仿佛一副眼镜,故戏称弘治龙为“近视龙”。

  3、弘治凤身体短粗,尾巴分叉。

  4、仕女人物一般用弧线勾描,潇洒得意,细部忽略。

  5、开始出现吉祥语(金玉满堂、长命福贵)。

  6、弘治时所绘技或折技花,叶密而小;菊花—牡丹花叶,三笔画成“个”字形,还有伞状花头。

  7、弘治梅枝多挺拔俊俏,梅兜画成弯弯的“锯条”形,以示苍老,梅枝梢上点缀月牙,叫“月影梅”。

  8、螺纹一般留白,往往在水波之中,常缀以白莲,有行螺和静螺之分。

  9、大云肩中常填以缠枝朵莲纹。

  10、火石红鱼纹。

  11、人物图布局空旷,人物较小,多一坐一立,在土堆之上。

  弘治工艺特点

  1、弘治器物釉面演变过程为:白中闪灰(早)——灰中闪青(中)——青亮(晚)。

  2、底部釉面色调,由初期的白色逐渐变为灰色,后期则为亮青色。

  3、纹饰线条纤细舒展,比成化时的更为柔和秀逸。

  4、青花色泽一般为青中偏淡。

  5、底部闪青色,是与成化瓷的重要区别之一。正德器的主要特征之一是底部闪青色,这种现象在弘治已经开始。

  6、器物底足与器身的釉色不如典型成化器那样一致,而有差别。

  7、器物底足较短,无高底足的器物。

  8、盘类塌底现象为明代盘类中最典型 ,盘心一定下凹。

  9、款中的“治”字的水傍三点,绝大多数均低于“台”字,民窑中有“壬子年造”方款,“大明年造”方款,变体“福”字方款及银锭图案款。

  10、聚釉处闪淡淡的青色,而成化则显微微淡红色。

  11、造型创新品种为“孔明碗”。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