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浦生讲述明代青花瓷器鉴赏(五)

  明弘治期

  典型器

  为“大明弘治年制”款折枝花果纹盘、云龙纹碗及一批有帝王年号款器物。此期官窑曾一度停烧,故器物较少。

  青料

  大体与成化朝的相同,仍然用平等青料,色泽比较淡雅。后期则发色灰蓝,与正德色调街接。

  纹饰、胎釉、造型

  纹饰有折枝花果、云龙纹、龙穿花、鱼纹、梵文等。胎釉、造型,前期与成化时期的相仿,甚至比成化朝的更加纤巧、柔和,后期的则接近于正德朝。

  款识

  此朝历18 年。弘治纪年款不太多,主要有六字二行、四字二行楷书款。书款柔和秀气,笔道均匀,款式淡雅稳定。款字特征:“弘”字,第二划出头,“厶”旁较高,“治”字最后一划向右出头者多。落青花帝王年号款的白釉盘、碗比较多,清代、民国时期,古董商常用来做彩器。鉴定时要注意观察釉面的划痕是否被彩所断,以此判断是否为后加彩。

  工艺

  修胎规整。碗、盘稍有塌底现象,圈足边露胎处见窑红。

  明正德朝

  典型器

  有“大明正德年制”和流传有序的青花器。

  青料

  用国产料,前期用平等青料,呈色多闪灰蓝色,晚期改用回青料,发色泛紫。品种有青花红彩、青花黄地绿彩、黄地青花、青花五彩等。

  纹饰

  纹饰布局繁密,笔法双钩平涂、一笔点划均有。宗教色彩图案多。除常见的缠枝纹、折枝花卉纹以外,穿花龙纹、飞翼龙纹和回纹为常见纹饰,以阿拉伯文作装饰纹样较历代为多。

  胎釉

  后期胎质不及前期的细腻。釉汁肥腴,白中闪青灰色,但多气泡。

  造型

  后期大件渐渐增多,且造型浑厚,带座器较多。除一般圆器以外,多见各式烛台、花觚、香炉等供器,各式带耳瓶、洗、奁、盒及插屏。

  款识

  此朝历16 年。有六字二行“大明正德年制”楷款,多“正德年制”四字二行楷款,款字结构松,很规矩。款字特征:“明”字日、月上半部近于平行;“正”字三横平行,底横长;“德”字“十”小“心”宽,“四”、“心”不紧凑;“年”字上面一横最短,写法有好几种;“ ”字“衣”的横很少超过“刂”。

  工艺

  渐显粗糙,修胎渐草率,罐腹接痕明显,盘多塌底,露胎处多见火石红。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