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洪武时期瓷器的鉴定要点

  明太祖朱元璋在位三十一年,截止目前,尚未发现带真正洪武官窑纪年款的瓷器实物。因此,在明代早期瓷器的研究中,对洪武瓷器的存在与否,目前仍是一件正在探索的悬案。随着考古研究的进展,从南京发现的洪武青花器实物及残片来看,洪武青花与元代青花之间,渊源关系至为密切。因此,在研究和鉴定洪武瓷器时,必须对照元代青花器。洪武瓷器处于元明过渡阶段,既有继承也有开拓,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鉴定要点:

  1. 造型:洪武瓷的造型,具有元代遗风,类似元枢府窑古朴浑厚的风格。官窑器则锐意创新,迅速摆脱着元瓷厚重粗笨的风格,孕育着以造型秀美飘逸著称于世的永乐雏型,崛起了明瓷的新风貌。

  2. 胎体:胎土因淘炼粗细之差,胎质表现不一。以官窑器物而论,稍有厚重感,因瓷化程度较高,尚具坚致细白的特征。民窑的器物则因火力不足,有类似浆胎的现象,胎体断面呈浅土黄色,但大多数都为略含杂质的浅灰白色。

  3. 釉面:多为青白色,有的釉面伴有细碎无色的自然开片纹,釉质较厚润,玻璃化程度高,色泽清雅,柔和悦目。施釉的圈足底面,往往出现釉面与器身不一致的现象。

  4. 底足:底足中心乳钉状突起,是元代器足的遗传。这在当时居于主流地位,成为明显的时代标志。还有各种型制的圈足。

  5. 纹饰:明代早期纹饰,大多简练娴熟,豪放生动。洪武时,官窑器的纹饰精细秀丽,或多或少流露出元代风格。而民窑的器物则别有风味,特别是描摹自然的写实纹饰很流行。

  6. 色调:青花色调与元代一样,比较稳定,很少有流散现象。但发色并不浓重,趋于清淡,能较好的衬托出纹饰画意。

  7. 其它:一般瓷器上的元代遗风,除火石红现象浓重外,还有器心呈一圈无釉叠烧现象以及垫具沾痕等。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