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瓷的鉴定要点

  在辨识运河瓷的研究中,我们的一些运河瓷收藏家、研究者根据运河瓷独特的埋存环境,经过长期的潜心琢磨。结合与其它环境存在瓷对比,总结出一些规律要点:认为有些“大运河瓷”看起来新,感觉上净,视觉上亮,还有一些听起来闷,抚摸干涩,上手份量轻,总体数量上精品少、大路货多。从鉴定方面讲有以下几个特点供读者参考:

  1.运河瓷的叩击声音就一般而言,同一时代,同一窑口,同一品种的瓷器与其它环境出土的瓷器相比有些暗哑,音频较短,不像传世品的发音清脆悠长,也不像出水瓷器那样糠散发闷,也没有一般出土瓷所常有的“沙沙”的声音。

  2.运河瓷的釉面一般比较干涩,它的釉面特征与其它环境下的高古瓷有些不同。运河瓷虽然涵盖了从隋到元八个朝代东西南北中几十个窑口,但是运河瓷有着一个明显的特征(不包括很亮的瓷)就是釉面包浆显得有点干涩。

  3.运河瓷的上手份量比较轻。运河瓷出土以后,经过一段时间干燥或者叫脱水处理,手上的份量显著变轻,经过研究发现“运河瓷”的胎骨致密度不够紧密,因而上手后份量感觉不够凝重。这种情况显然与地下环境有关,因为有些胎质坚实细密的瓷,如越窑、湖田窑、定窑等与运河内出土的同一时期、同一窑口、同一器型的瓷器情况迵然不同,胎质变酥,胎体疏松。

  4.有些大运河瓷看起来干净,一般仅需用水冲刷既可光洁鲜亮,不似遗址墓葬出土的瓷器很长时间清洗不净,也有少数器物有一些黄色的附着物,当地人称“饭粘子”,大多钙化了并不脏。

  大运河瓷所经历了前700年的水环境,后700年的土环境,中间还有介于两者之间的流沙环境,特殊的环境造成了特殊的品相,这是与其它环境所不同的。是介于“出土瓷”与“出水瓷”之间的一个门类。

  总之,大运河瓷与其它遗址、墓葬出土器物比较,运河瓷干净;与海水瓷比较,海水瓷呈哑光状态;与淡水瓷比较运河瓷又少了很多划痕,品相较好;与窑址出土的瓷器比较运河瓷有土沁、碱沁;与地宫、窖藏比较,运河瓷更开门一些,不似地宫、窖藏若无明确记载或正式考古发掘,很难辨其真伪;与传世器物比较少了一些包浆。如果把以上各类途径面世的古陶瓷,按总体品相排个队,应该是窖藏塔基地宫出土瓷、传世品瓷、大运河瓷、海水出水瓷、墓葬遗址瓷、淡水出水瓷,当然不包含特殊的个例。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