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晚期及民国仿古瓷的工艺手法

  清光绪晚期粉彩中出现了一类创新品种:仿中国山水浅绛一派的浅绛粉彩,多仿八大山人、新罗山人等笔意的人物、花鸟和山水画,陶瓷器物所含粉质较少,施彩较薄,色调淡雅柔和,画风受同时期海派画家的影响,常在画面上题写干支年款及画题姓名。但浅绛彩本身由于是薄施彩再人炉二次低温烧而成,具有磨损后易脱彩这一缺点,故民国以后逐渐消失。

  光绪朝仿古瓷无论是颜色釉还是粉彩、青花瓷等品种,所仿瓷在胎、釉、质量等方面均有较高的水平,如仿乾隆粉彩九桃天球瓶、鹿头尊等。仿品注重工艺质量,但由于时代的局限,仍不免露出本朝制瓷的痕迹和弊病,与真品相比,其胎体厚重,质地粗糙,造型笨拙,制作部规矩,绘画难以达到乾隆期之传神效果。往往绘画草率,画意呆滞。

  民国仿光绪瓷器也应予以注意,如民国仿光绪黄地、紫地粉彩万寿无疆图案盘碗等;不仅民国,现在景德镇也有不少此类仿品。民国因距光绪时期不远,不少仿光绪器物制作本身就是光绪官窑制作者,这就给光绪瓷器鉴定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要综合胎釉彩绘等方面分析。光绪官窑署“大雅斋”款器物,多表现为制作不精,款识书写笨拙,纹饰绘画不精,画得不伦不类,才、色彩浮艳稀薄。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