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定青花瓷器的详细方法(二)
2012-09-20 12:14:18 来源:中国文物网 已浏览次
云南青花瓷胎质粗糙,有很多粗颗粒和孔隙。釉面也极不匀净,釉色土黄、无光泽,有开片、棕眼、落渣、缩釉、漏釉等很多缺陷。器型有罐、瓶、壶、高足杯、碗、盘等,收藏价值大大低于景德镇青花瓷器。
明代青花瓷器的胎体,从总体上看比元代轻薄,较清代厚重,胎质比较洁白细腻(除一些民窑粗瓷或浆胎青花瓷)。釉面肥厚、滋润,釉色泛青。造型轻巧秀丽、古朴典雅、线条柔和、圆润,有质朴、庄重的美感。
从明代洪武时起,青花瓷器生产出现了官窑和民窑之分。官窑是专为皇室烧制用品的御窑厂,民窑则泛指一切民间瓷窑。官窑烧制青花瓷器不惜工本,不求利润,只要求尽善尽美,所以胎釉都比较精细,器型相当规整。稍有残次便就地销毁。民窑是以盈利为目的,追求低成本、高产量,所以胎、釉和造型都不及官窑器精细。
洪武官窑青花瓷器胎质洁白细腻,瓷化程度高,露胎处火石红较重。民窑青花瓷胎质较粗,因火力不足,常有生烧或类似浆胎的现象,断面胎色呈土黄色,但大多数青花瓷的胎色为灰白色。官窑青花瓷釉面透明润泽,略泛青色。民窑则釉色灰青,往往还带有大片的氧化黄斑。
洪武官窑青花瓷器十分罕见,器型仅有少量的大碗、盘、瓜棱盖罐、盏托、玉壶春瓶、执壶等。民窑以日用瓷为主,有墩式碗、折腰碗、撇口盘等。
永乐青花瓷器由于更加注重对胎料和釉料的漂洗和拣选,去除了胎土中的有害杂质。所以胎质比洪武官窑更加细洁、坚致,胎色也更洁白。器物的底部露胎处非常细腻光滑。釉面匀净、光亮,釉色白中微微泛青。造型优雅大方,器壁厚薄适中。大件器物较少,盘、碗等圈足较矮,盘底内凹外凸。露胎处偶有火石红星点。在器型方面除传统的陈设和日用器外,永乐后期还出现了专门用于外销的新器型,如折沿洗、花浇、水注、扁平大壶、八方烛台、无挡尊(器座)等等。
宣德青花瓷器的胎体也很精细,和永乐器不相上下。由于火候和致密度稍高一些,所以相同器型下,宣德青花瓷器显得要沉重些。釉面气泡密集并且有很多气泡逸出后留下的细小棕眼,肉眼观之好似桔皮—样有起伏不平的感觉,所以习惯称之为“桔皮釉”。宣德器型与永乐也大体相同,主要有梅瓶、玉壶春瓶、倭角方瓶、高足碗以及圆口和菱口大盘、折沿洗、出戟盖罐。骰子碗、蟋蟀罐和鸟食罐是本朝的独创,反映宫中赌博、玩物之风兴盛。永乐、宣德的胎、釉、器型特征主要区别在于:
正统、景泰、天顺三朝是青花瓷器生产的低潮期。正统青花瓷器胎、釉与宣德相类似。胎体坚实厚重、砂底细润,釉面更加肥厚,造型端正、质朴。常见器型有大龙缸、大罐、香炉、梅瓶以及盘、碗等。景泰青花瓷器胎质较粗,碗、盘的底部常有鸡心乳突和放射状跳刀痕,釉面肥腴润泽。器型除盘、碗外,还有梅瓶、大罐、三足筒炉。天顺青花瓷器胎体粗松、厚重,釉面肥厚,釉色青灰。造型风格与明代早期略有变化,如梅瓶渐细长,罐为短颈方唇、削肩、圈足外撇。天顺晚期的造型风格与成化青花瓷器更为接近。
成化时期青花瓷器生产逐渐恢复,虽然产量还达不到永乐、宣德的水平,但成化青花瓷器的精益求精的风格是非常著名的。这主要表现在胎质的细洁,器壁轻薄。许多盘、碗、罐的壁、底都可以透光,几乎达到半脱胎的程度,釉面也极匀净平整,光润细洁。器型则以小件为主,小巧玲珑。主要器型有:碗、盘、盖罐、梅瓶、筒炉、高足杯等等。
弘治青花瓷器胎体比成化稍厚重,釉面也较肥腴滋润。釉色早期纯正,晚期泛青。陈设器逐渐增多,如象耳瓶、葫芦瓶、蒜头瓶、双栖耳尊、双绶带耳尊。日用瓷中也创制了银锭形盖盒、瓜棱形盒。
正德青花瓷器胎、釉由精细向粗松转变。大型器逐渐增多,造型凝重浑厚,露胎处火石红较重。釉面肥厚细润,气泡密布,釉色青中闪灰。民窑青花瓷的底足内多施浆白釉。常见器型有梅瓶、葫芦瓶、双栖耳尊、双耳瓶、蒜头长颈瓶、带座象耳瓶、大罐、狮纽盖罐,方罐、出戟花觚、烛台、绣墩、渣斗、三足炉、插屏、套盒、撇口碗、宫碗、墩式碗。
嘉靖青花瓷胎更加粗松,大型器物多胎质粗松,仅官窑小件器仍胎质细白,壁薄体轻,坚致细密。釉面也是如此,大器施釉马虎,厚薄不均,小器则釉质莹润均匀,釉色泛青。但嘉靖官窑青花瓷器中,精细的小件器并不多见,而以擅长烧制大件器物闻名。大龙缸、大盖罐、大盘都是此期的杰作。棱形琢器是嘉靖青花瓷造型的又一特色,方罐、瓜棱罐、六棱葫芦瓶和上圆下方葫芦瓶比较常见。隆庆青花瓷器胎釉较细。造型以各式捧盒较具特色,有圆形、方形、长方形、银锭形、方胜形。万历青花瓷器胎质比较粗糙厚重,中期以前釉质肥厚莹润,釉色泛青;晚期釉层稀薄不均,器型比较丰富,以擅长各式文房用具为特色,有笔洗、笔盒、笔管、笔架、水盂、瓷砚、印盒。天启、崇祯青花瓷器以民窑为主,胎体粗糙,器底往往可见放射状跳刀痕,釉面稀薄,很不均匀,釉色白中泛灰,常见器型以小件日用器为主,琢器中仍以四棱、六棱、八棱和花口多见。由于社会动荡,民不聊生,求神拜佛用的香炉、烛台、花觚逐渐增多起来。清代青花瓷器的胎体,总体比明代要轻薄一些,前期胎体稍厚重,胎质坚致细密;中期胎体轻薄,胎色洁白;晚期胎体厚重,胎质粗松,釉面也不及明代厚润。釉层趋向稀薄,釉色前期较白,釉面平整;中期以后釉色泛青,或呈青灰色,釉面起伏似波浪。造型前期古拙、丰满、敦厚;中期精巧、秀丽、端正;晚期呆板、稚拙、笨重。顺治青花瓷器胎体厚重,胎色较白,釉厚而不匀,缩釉普遍。釉色微青,器物口沿多饰一圈酱釉,造型古朴。顺治官窑虽曾烧制过青花“烂板”和“大龙缸”,但都未成功。民窑以日用生活器皿为主,供器、祭器如香炉、烛台、净水碗、净水瓶、一统瓶等也比较常见。
责任编辑:小萌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