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油灯见证消失的王国

三国西晋时期的越窑青瓷灯盏,出现了将托柱做成熊的造型,并在承盘下安三个兽形或者是蹄形足。南朝的灯盏大多无足,而托柱变得很高。进入经济高度发达的唐代,灯盏作为实用兼装饰物而开始大量出现在宫廷和灯节之中,唐代常见的造型为碗碟状,内壁有一圆环。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1 浅腹釜形灯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2 深腹釜形灯    图3 点绘钉子纹鼓形灯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4 点绘梅花点鼓形灯   图5 矮足杯形灯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6 敛口高足杯形灯   图7 敞口高足杯形灯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8 敛口紧凑型高足杯形灯  图9 大口灭灯器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10 小口灭灯器

 

  灯盏,用于照明的工具。最早出现在新石器时代的菜园文化,到了六朝时期,灯盏的造型已经基本定型为油盏、托柱、承盘三个部分。

 

  三国西晋时期的越窑青瓷灯盏,出现了将托柱做成熊的造型,并在承盘下安三个兽形或者是蹄形足。南朝的灯盏大多无足,而托柱变得很高。进入经济高度发达的唐代,灯盏作为实用兼装饰物而开始大量出现在宫廷和灯节之中,唐代常见的造型为碗碟状,内壁有一圆环。宋代由于陶瓷业的发达,各个窑口都有各具特色的陶瓷灯盏继续着盛世的辉煌。西夏时期更不例外,也盛产灯盏。西夏普遍使用各种植物油作燃料来照明,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油灯。

 

  西夏灯盏,从各地出土及民间收藏来看,也有釜形灯盏、鼓形灯盏、高足杯形灯盏等三种类型。

 

  在西夏最有特色的灯盏是釜形灯盏。依《太玄》所云,天有九重,意境不同。而锅有九种,亦是味道殊异。然则皆以锅中水,容纳百物后熟煮,成为温饱世界的养分。西夏制作釜形灯盏,表现出了党项人的智慧,象征渴望与家人团聚,以家为重的心千古不变。

 

  1.西夏釜形灯盏。有浅腹、深腹两种类型。

 

  浅腹釜形灯 海原民间收藏的浅腹釜形灯盏(图1)。口径7厘米,高3.5厘米,内凹灯盘,葫芦形灯芯孔,浅腹,球形底,呈釜形。褐釉,腹下与底部不施釉。

 

  深腹釜形灯 海原民间收藏的深腹釜形瓷灯(图2)。口径8.2厘米,高5.5厘米,内凹灯盘,两个小圆灯芯孔,深腹,球形底,呈釜形。褐釉,腹下与底部不施釉。

 

  2.鼓形灯盏。有两种装饰,一种为腹部上下各有一周钉点纹(图3),海原民间收藏,高3.2厘米,黑釉内凹灯盘,鼓形腹,平底。另一种是在鼓腹中间店梅花纹一周(图4),黑釉内凹灯盘,鼓形腹,平底。

 

  3.杯形灯盏 它装有液态燃料,同时又要考虑美观、实用、省油、卫生、安全、不烫手、便于挪动等功能。从出土和存世来看,杯形灯盏有矮足和高足两种类型的等。

 

  矮足杯形灯 以矮足杯子形而得名。海原县民间收藏有一件此类灯(图5),黑釉,高3.5厘米,灯口直径3.8厘米,灯内有灯柱,可穿灯捻,宽圈矮足,足部不施釉,黑褐釉。

 

  高足杯形灯 以高足杯子形而得名,此灯从存世来看有三种类型。

 

  敛口高足杯形灯(图6),黑釉内敛口,曲圆腹,高足外撇,灯内及腹部施釉,足下不施釉。

 

  敞口高足杯形灯(图7),高6厘米,灯口直径8.5厘米,足径4.8厘米,黑釉,广口,曲圆腹,高足外撇,灯盘内有灯柱,可穿灯捻,灯内至腹下部施釉,足部不施釉,暗圈足。

 

  敛口紧凑型高足杯形灯(图8),高5厘米,灯盘口径3.5厘米,足径4.4厘米。内敛小口,曲圆腹,高足外撇,内凹足,灯内至腹下施黑釉,足部不施釉,暗圈足。

 

  最美观、实用、卫生的是瓷制蘑菇形灭灯器(见图9、10),形状像蘑菇,有喇叭肥口和瘦口,黑釉,有通气口。用嘴吹灯,会使灯油外溢,火星熄灭之后便冒烟、造成生活环境污染。因此,西夏人就发明了用灭灯器灭灯,减少了油烟。灭灯的方法是:将灭灯器盖在灯芯火焰上,灭灯器内空气稀薄,灯芯上的火焰不再燃烧,自动熄火。为了不使发生膨胀掀翻灭灯器,在其上又磨孔排气。

 

  纵观历史,灯海浩瀚。海原菜园文化中是使用陶瓷灯最古老的国家,五千年的人类文明史上,有几盏陶瓷油灯,世人是要牢记并传晓后代的。在电灯照明,瓷灯绝后的今天,笔者传上几张西夏时代各异的灯盏照片也算是灯海拾珠吧!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