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陵唐代鹖冠赏析

鹖,从鸟,曷声,本意鹖鸡,今名鹖马鸡,一种中国特有的稀有珍禽,属鸡形目,雉科,体羽大部分鹖黑色,眼周裸处呈红色,颈和上喉色白,耳羽亦白,并向后延长形成角状,腰羽和尾上覆羽以及尾羽的基部为银白色,仅见于中国山西省北部,河北省北部及西北部山地。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唐代有进贤冠、进德冠、高山冠、今天我们欣赏唐代一种特殊的冠帽—鹖冠。昭陵陪葬墓李贞墓出土一尊贴金彩绘武官俑,头戴一顶有鸟的冠帽即鹖冠。

 

  李贞,字贞,唐太宗第八子,燕德妃所生,封原王、汉王、越王,历向州刺史、绛州刺史兼太子太保、绵州刺史、豫州刺史,垂拱四年(688 年)起兵反武,兵败自杀,享年62 岁。开元五年(717 年)追谥敬王,开元六年正月二十六日(718 年3 月2 日)陪葬昭陵。

 

  鹖,从鸟,曷声,本意鹖鸡,今名鹖马鸡,一种中国特有的稀有珍禽,属鸡形目,雉科,体羽大部分鹖黑色,眼周裸处呈红色,颈和上喉色白,耳羽亦白,并向后延长形成角状,腰羽和尾上覆羽以及尾羽的基部为银白色,仅见于中国山西省北部,河北省北部及西北部山地。

 

  鹖,鹖鸟也,似雉,出上党--- 《说文》注: “似鸡,五色,冬无毛,赤裸,昼夜鸣”。黄黑色,勇于斗一死乃止,故赵武灵王表武士以鹖尾,竖左右为鹖冠。《古禽经》: “鹖冠,武士服之,象其勇也” 。鹖性好斗,至死不却,武士冠插鹖毛,以示英勇。《后汉书·舆服志》:“武冠,俗谓之大冠,环缨无蕤,以青系缇,加双鹖尾,竖左右,为鹖冠云。五官、左右虎贲,羽林、五中郎将、羽林左右监皆冠鹖冠,纱縠单衣”。

 

  鹖冠又名“武冠”“武弁大冠”,古代汉族冠饰之一,是插有鹖毛的武士冠,加双鹖尾,竖插两边。鹖形类鹞而微黑,性果勇,赵武灵王以表显壮士。

 

  因为战国时赵武灵王戴过,故也称为赵惠文冠、武弁大冠,造型高大,形状有点象簸箕,冠上可插貂尾,也可饰蝉金珰等,赵武灵王佩戴时就是“以金珰饰首,前插貂尾”。武官在外及近卫武官常在冠两边竖双鹖尾,取“鹖者勇雉也,其斗对一死乃止”之意。

 

  唐代的鹖冠俑,把冠耳变作两只鸟翅形,而鹖鸟自冠前顶部作展翅冲的姿势,颇为华贵生动,鹖的造型似雀,冠顶饰鹰的金冠,越王李贞墓出土的武官俑戴的正是此类金冠。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