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越窑秘色瓷碗
秘色瓷是越窑青瓷中名闻遐迩、享誉中外的精品之作,也是越窑青瓷制作水平的最高代表。“秘色”一词最早见于晚唐诗人陆龟蒙的《秘色越器》诗:“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图1
图2
秘色瓷是越窑青瓷中名闻遐迩、享誉中外的精品之作,也是越窑青瓷制作水平的最高代表。“秘色”一词最早见于晚唐诗人陆龟蒙的《秘色越器》诗:“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好向宵盛沆瀣,共嵇中散斗遗杯”,诗文不但极尽赞美秘色瓷器釉如“千峰翠色”,而且明确指出其为越窑所产。晚唐诗人徐夤《贡余秘色茶盏》诗亦云:“捩翠融青瑞色新,陶成先得贡吾君;巧剜明月染春水,轻旋薄水盛绿云。古镜破苔当席上,嫩荷涵露别江濆;中山竹叶醅初发,多病那堪中十分”,不惜连用“捩翠融青”、“巧剜明月”、“春水”、“轻旋薄水”、“盛绿”、“古镜破苔”、“嫩荷涵露”诸溢美之词来形容秘色瓷的釉色纯净与器型精巧,且点明秘色瓷为当时贡品之一。又《新唐书·地理志》载“越州会稽郡……土贡:宝花、花纹等罗……瓷器、纸、笔”。根据这些记载可知,至迟在晚唐时期越窑已开始生产秘色瓷器并作为越州地方贡品进献于朝廷。
考古发现也证明了这一点,1987年陕西扶风法门寺唐朝塔基地宫中出土了14件越窑青釉瓷,均胎质细腻,制作精工,除两件漆平脱瓷碗为青黄色外,其余均为青绿色。同时出土的《监送真身使随真身供养道具及恩赐金银器物宝函等并新恩赐到金银宝器衣物账》第六行记载:“瓷秘色碗七口,内二口银棱,瓷秘色盘、叠(碟)子共六枚”。另一件青釉八棱瓶未上帐,但其胎釉特征与上述之13件秘色瓷基本类似,且符合秘色瓷所应具备的式样、御用等要素,亦可归属为秘色瓷。
镇江丹徒蒋乔水泥厂唐晚期孙权第十九代孙孙彦思墓出土2件越窑秘色瓷碗,其中一件(图1)高5厘米,口径17厘米,底径7.3厘米;侈口,口为十曲花瓣形,内壁凸起直线为饰,坦腹斜收,平底内凹;胎浅灰细腻,全器施釉, 釉色青中泛黄,釉层均匀莹润。另一件(图2)高7.6厘米,口径17.5厘米,足径7.4厘米;侈口,口为六曲,内壁凸起直线为饰,平折沿,尖圆唇,腹壁斜收,圈足;胎浅灰色,较细腻,全器施釉,釉色青中泛黄,釉层均匀莹润。
这2件碗与法门寺地宫出土的秘色瓷碗相同,当属秘色瓷类,秘色瓷是越窑青釉瓷精品之作,代表越窑青釉瓷制作的最高水平。从现已经出土的秘色瓷釉色来看,有青绿、青黄之分,造成秘色瓷釉色不同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其在氧化气氛中烧成,胎釉中的铁和足够的氧结合,处于高价铁状态,故釉呈黄色;如在还原气氛中烧成,因火焰中的氧不足,会把胎釉中氧化铁的氧夺去一部分,使铁处于低价铁状态,则呈青色。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