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仿造的钧窑如何辨别

钧窑是青瓷系中的一个特殊品种,钧瓷采用含铜的蓝色乳浊釉为釉料,瓷品以其釉色的色彩斑烂夺目闻名于世,尤其它的窑变彩釉更是魅力无穷。钧窑从北宋时开始创烧,到北宋晚期发展至鼎盛。

  钧窑是青瓷系中的一个特殊品种,钧瓷采用含铜的蓝色乳浊釉为釉料,瓷品以其釉色的色彩斑烂夺目闻名于世,尤其它的窑变彩釉更是魅力无穷。钧窑从北宋时开始创烧,到北宋晚期发展至鼎盛。其实,钧窑的窑变瓷釉工艺,在唐代时就已有了,唐代在禹州烧造的花釉瓷,可以视为是宋钧窑的渊源。元代生产的钧瓷,无论胎釉,还是造型工艺,均大不如宋时,变得非常粗糙。这种明显的变化和退步,倒是有利于现下鉴识时对于宋元钧瓷的区分。

  有研究者对宋钧瓷和元钧瓷的相异之点进行了总结:宋钧瓷大多为满釉支烧,底足刷有酱色护胎釉,元钧瓷多施半截釉,底足露胎;宋钧瓷釉厚而匀,元钧瓷釉厚而垂;宋钧瓷胎釉细腻,元钧瓷胎釉粗糙;宋钧瓷器体上的紫红窑变斑弥漫全体,元钧瓷则聚成斑块;宋钧瓷釉色无论深浅浓淡皆浑然一体,元钧瓷釉色浓处起斑彩或条纹,浅处则见水波纹。

  对于钧窑,明清之时即有仿造。但明清仿品都是精巧有余,浑朴不足,颜色过于艳俗。识别赝品,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辨别:

  第一,器物有无玉质感。宋代时崇尚玉器,做瓷也追求玉质感。真品宋钧瓷都是釉水肥厚,似翠如玉。伪品则很难做到这一点。元钧瓷的玉质感差一点,但釉面也应是温润的,没有“贼光”。有人为了伪造出土效果,故意在器物上做上很多土锈粘斑。其实,钧瓷因为地理条件关系,出土器釉面上一般很少有土锈粘结,大都是光润细腻的。

  第二,要仔细审察其釉面。真品的釉面温润晶莹,釉色肥厚,有淌釉现象,有些器物上可见“蚯蚓走泥纹”,这是识别宋钧瓷的一个重要特征;有的彩釉斑晕散自然,成雾状过渡,放大镜下可见到液体分流的破裂现象,俗称“兔丝斑”,这也是一个重要特征。伪品施釉相对较薄,少温润之感,而且上下都一样厚薄,淌釉现象不明显。

  第三,仔细看工艺特点。宋钧瓷器形规整,造型美观,官窑更有一定形制,决不越规。制胎因为是手工操作,器物胎形一般是上薄下厚,施釉到底,底足露胎,呈灰褐色,放大镜下可见胎质呈糯米状。元钧瓷工艺粗糙,器物厚重粗笨,圈足底边宽大,盘碗类外底中心有乳钉状突起。仿宋品在器形这一点上很难过关,一般都掌握不好,器物手感一般较轻。另外,伪品一般没有刻纹,即便有,也显得不自然。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