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长沙窑彩瓷的辨识

中国的彩瓷发展到唐代,可以说是有了重大的突破。尤其是唐代创制的三彩瓷和以釉下彩绘闻名于世的长沙窑彩瓷,以及唐钧花釉瓷等,均以其色彩丰富、气象万千而成为古代艺术宝库里的珍品。唐代的彩釉瓷因其色彩绚丽、精美绝伦,又历史久远,存世量不多,因此,收藏价值不凡。

  中国的彩瓷发展到唐代,可以说是有了重大的突破。尤其是唐代创制的三彩瓷和以釉下彩绘闻名于世的长沙窑彩瓷,以及唐钧花釉瓷等,均以其色彩丰富、气象万千而成为古代艺术宝库里的珍品。唐代的彩釉瓷因其色彩绚丽、精美绝伦,又历史久远,存世量不多,因此,收藏价值不凡。

  在唐代的彩瓷中,长沙窑彩瓷在中国陶瓷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它始烧于初唐,兴盛在中晚唐,终结于五代。长沙窑彩瓷的出现,既代表了中国陶瓷从注重釉面装饰到注重釉下彩绘的审美追求的一种新发展,它又是应承当时外销出口的需要,是当时最著名的一种外销瓷,是中外文化交流发展的一个实证。因此,在鉴识时要充分地考虑到这两个方面的因素。从形制到装饰,长沙窑除了展现出了中国古老文化的发展以外,也融合了很多西域的阿拉伯文化、伊斯兰教和印度佛教等的艺术元素,这些在鉴识中都要予以充分的关注。

  从胎釉角度看,早期的制品胎质较粗疏,呈灰黄、暗红或青灰色。中期以后胎质稍坚硬,色呈深灰或浅灰。胎体一般显粗厚。但长沙窑的壶、罐相对显轻薄,且在内壁留有瓦棱状的轮旋纹。仿品常忽略这一制作特征,且胎壁往往做得过厚,胎体显重。仿品对胎质常把握不好,不是过粗,就是过细;胎体不是过重,就是过轻。

  长沙窑彩瓷施釉早期为米黄、姜黄,中期以后青色加重,为青黄或青绿。壶罐的外壁施釉不到底。为绘画需要,在胎釉之间,均施一层薄薄的白色化妆土,然后在这上面作画。仿品常无化妆土。和唐代其他彩釉瓷一样,长沙窑彩瓷釉面大多有流淌现象,且在放大镜下均可见器身上布满了细小的鱼子纹开片,且开片内可见腐蚀之痕和个别爆裂之处。壶类制品的短流口沿和模印贴花的贴塑折角之处应有爆釉现象,这也是长沙窑瓷真品的一个重要特征。仿品常把开片做得偏大,过分明显,开片中不见腐蚀痕迹,短流和贴花的交楞处也没有爆裂现象。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