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弘治景德镇窑青花携琴访友图小罐

明代景德镇窑的青花瓷器,在元代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不断创新,制瓷工艺技术取得了许多新的成就,达到了我国青花瓷器艺术的高峰。明代各个时期的青花瓷器都具有各自的时代特征,从而形成自己的特色。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明代景德镇窑的青花瓷器,在元代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不断创新,制瓷工艺技术取得了许多新的成就,达到了我国青花瓷器艺术的高峰。明代各个时期的青花瓷器都具有各自的时代特征,从而形成自己的特色。弘治时期处于明代中叶,此期青花在风格上与成化瓷器比较接近,素有“成、弘不分”之说,但从器型、纹饰看,二者是有区别的。

 

  镇江大市口古井出土2件造型及画面相似的明弘治景德镇窑青花携琴访友图小罐(见图)。罐口径4.2厘米,高6.2厘米,底径4.2厘米;口沿微敛、圆唇短颈、鼓腹、平底内凹;口沿下有二道弦纹,肩部为莲瓣纹,腹部绘一老者手握拐杖,神态安逸怡然,身后跟随携琴的童子,似访友又似寻师,其形象生动、逼真,间以树林、草丛;胎白细腻,釉色滋润,青花纹饰淡雅;底釉洁白光亮,白中泛青,青花发色浅淡,底部无釉,胎体衔接明显。

 

  弘治时期青花瓷器基本上继承了成化时的风格。首先从造型上看,其器型端正,圆润柔和,胎土细腻纯净,胎体较薄,圈足处理整齐光滑,这些与成化时民窑青花器相同。成化时以碗盘见多,均胎薄体轻,玲珑俊秀。其次表现在青花发色上,此时青花发色大部分淡雅,使用的仍是成化以来江西乐平的平等青。《陶说》记述:“苏泥勃青,宣窑青花器用此,至成化时已绝,青用陂塘青,产乐平一方。”陂塘青即平等青。这种青料钴的含量较低,烧出的青花瓷器轻淡柔和,色泽幽雅美观。再就是绘画上,其绘画技法与绘画内容都与成化时相同,绘画采用双线勾勒平涂。绘画内容如成化民窑青花瓷器上常见到的高士图、仕女图、缠枝莲、狮球纹、月影梅等在弘治民窑青花瓷器上都常见到。

 

  除了与成化民窑青花瓷器风格相同之外,也具有自身的特点。如圈足与成化比较,圈足较矮,圈足内墙直立,外墙内敛,成化器足一般薄而且深。构图布局比成化时期更为疏朗,绘画线条更加柔和纤细。成化时期民窑瓷器其青花蓝色深入釉骨,勾廓线条细致,笔法柔中含有劲力;而弘治时期勾廓线条纤细,笔法过于柔弱。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