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繁昌窑青白釉蝴蝶结纹执壶

这件北宋繁昌窑青白釉蝴蝶结纹执壶(图1),高18.8厘米,口径7厘米,底径6.9厘米,1963年安徽省宿松县隘口公社北宋元祐二年(1087)纪年墓出土,现收藏于安徽博物院,被鉴定为二级文物。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1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2

  

  这件北宋繁昌窑青白釉蝴蝶结纹执壶(图1),高18.8厘米,口径7厘米,底径6.9厘米,1963年安徽省宿松县隘口公社北宋元祐二年(1087)纪年墓出土,现收藏于安徽博物院,被鉴定为二级文物。

 

  该执壶盘口,细颈,溜肩,肩部有泥条式双系,细曲流,流口低于壶口,盘口与壶肩部之间置一把手。此执壶的最大亮点在于细曲流下方贴塑有蝴蝶结形装饰(图2),新颖独特,别开生面。同时执壶的上腹部作六瓣瓜棱形,这也是宋代执壶的重要器型特色。再看这件执壶的釉色,青白釉色微泛黄,且由于埋藏条件等原因,受到土蚀的影响,釉面光泽度不高,呈现亚光的质感。圈足底部露胎,胎呈灰白色。纵观此执壶的整体造型匀称协调,贴花装饰简约而灵动,为北宋繁昌窑青白釉瓷器中的佳品。

 

  同类型的北宋繁昌窑青白釉蝴蝶结纹执壶,1984年在安徽省怀宁县出土过一件。去年笔者还欣赏过安徽民间收藏家珍藏的一件繁昌窑青白釉蝴蝶结纹执壶,可见贴花蝴蝶结纹装饰在北宋时期繁昌窑中较为流行,算得上该窑的特色产品之一。而由于这件执壶出土于北宋元祐二年纪年墓,故可视为标准器,作为此类蝴蝶结纹执壶烧造年代问题的重要参考。

 

  执壶又名“注子”,一般认为是唐代中期以后开始出现的,其形制是由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鸡首壶演变而来。唐代执壶的流口一般粗而短,而至宋代则逐渐变得细长,甚至高过壶口。这件执壶作瓜棱形,具有宋壶的特征,流口也比唐壶略长,但还不高过壶口,故分析其时代当属北宋早期的产品。繁昌窑执壶的样式主要分两种,一种是盘口双系执壶,一种为喇叭口式执壶,相比较而言盘口的制作比喇叭口更为复杂,工艺要求更高,故盘口式执壶整体工艺上也显得更为精细,是繁昌窑执壶中的上品。

 

  繁昌窑是安徽省内最重要的古瓷窑之一,该窑窑址是上世纪50年代由安徽省博物馆筹备处葛召棠最早发现的,后来经过安徽几代文物工作者的多次调查和发掘,现已引起古陶瓷界广泛关注。从已发掘窑址上的瓷器、瓷片、窑具及龙窑遗址等情况分析,繁昌窑创烧于五代,兴盛于北宋,其主要产品为青白釉瓷器。它的瓷胎色为白中泛黄,白中泛青灰,其釉色一般为白中闪青又微微泛黄,与景德镇青白瓷相比略显粗糙,当属青白瓷发端阶段。其器型宽张而豪放,大部分是矮圈足,圈足外直内撇,稳实而厚重。装饰方面,一些器物为素瓷,一些器物有简单的刻花、印花,以及像此类执壶的贴花装饰,总体来说还是比较朴素无华的。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