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彩的大明
在整个明代,唯有五彩瓷可以和青花瓷分庭抗礼,合璧天下。自明早期始,到明中期,至明后期,始终望不断五彩瓷的层峦叠嶂,峰脉连绵,满眼尽是彩云漫天、红霞映染的盛世美景,好一派大明气象!
明嘉靖景德镇窑五彩鱼藻纹罐,上海博物馆藏
明代的皇帝姓朱,所以,朱元璋开创的大明是一个尚红的王朝。故而明代初年洪武的釉里红瓷器,就明显多于青花瓷器。更不用说,永宣时期有着史上最好的红釉瓷器。除了红釉和釉里红外,明代的五彩瓷也同样是尊崇红色。
在整个明代,唯有五彩瓷可以和青花瓷分庭抗礼,合璧天下。自明早期始,到明中期,至明后期,始终望不断五彩瓷的层峦叠嶂,峰脉连绵,满眼尽是彩云漫天、红霞映染的盛世美景,好一派大明气象!
宣德十年,在烧造了最好的青花瓷的同时,也烧造了最好的五彩瓷。先人早已有言:“宣德五彩,堆垛深厚”(明·王世性),“华若云锦,绚丽悦目” (明·高濂)。其实,宣德五彩,远不止书上所说西藏萨迦寺藏的那三件供器,世间和地下都有许多遗存。1988年,在景德镇珠山御窑厂遗址,就曾出土一件宣德款五彩鸳鸯莲池纹盘。
这些年来,我访过若干,也藏有数件。我藏的一对宣德五彩人物纹葫芦瓶,一瓶绘威武男将,另一瓶绘英姿女帅,红得炫丽,绿得翠艳,浓墨重彩,画笔工致。
明中期成化年间,是明代五彩瓷发展的第二个峰巅。成化的青花幽菁淡雅,柔丽清脱,本是一代名品,然名门之下的成化青花竟也往往是作为五彩的边饰。成化的五彩是青花五彩,以釉下的青花勾勒线条,以釉上的五彩点染填色,青花与五彩争奇斗艳,妍色纷呈,故而清雍正以后称成化五彩为“斗彩”。成化斗彩乃一代名器,明人程哲甚至视之为明瓷之冠。鸡缸杯又为成化斗彩之最,小器大样,掌中乾坤。前几年曾有一只鸡缸杯现身香港佳士得拍卖会,竟拍出三千万元。但若是现在,恐又要远不止此数了。
我有一只成化斗彩双凤纹蒜头瓶,胎体坚致,釉面凝润,画工俏美,设色巧丽,为我所珍爱。一日把玩,没想到瓶子的鼓肚不慎触到案台,只听一声脆响,如磕蛋一般,呜呼哀哉,瓶子已裂为两半!我一下呆住了,不知所措,却不料断瓶里竟蓦然闪出一片青花靓影,定睛细看,原来在宝瓶的内壁,居然绘有一圈青花莲池鸳鸯纹饰,这一下更让我吃惊了!如果瓶子不破裂,谁又能看到这里面的青花隐秘呢?既然不可为人所见,成化瓷工又为何要在瓶内描画青花呢?宝瓶断为两半,这究竟是该忧还是该喜呢?更不可思议的是,当我把断瓶的两半合在一起,就像被粘起来一样,找不到破裂的缝隙,掰都掰不开了。难道,这就是成化五彩瓷,我所不知的玄妙神奇吗?
如果说,宣德的五彩是日出东方的话,那么成化的五彩则是红日当空,而到了明代后期,嘉靖、隆庆、万历各朝的五彩,那就是晚霞满天了。在晚明的五彩瓷中,涂抹了更多的红彩,并以红彩为主,而把青花作为一种蓝彩来呼应,还配色以翠绿、娇黄、灰褐、赭紫,艳色的渲染已臻于极致。
嘉靖五彩又是那漫天晚霞中一抹独特的亮色。
嘉靖五彩的红是一种独特的红,枣皮红。
还有一种橘红色,是在黄彩之上再涂红彩,也叫“黄上红”,为嘉靖朝所特有的名品。
嘉靖五彩的绿,除翠绿外,尚有一种绝美的孔雀绿彩。
上世纪20年代,辽阳古墓中曾出土一件嘉靖青花五彩梅瓶,传到琉璃厂,竟引起各方追逐,最后却落入日本人之手而不知去向。
在我所见过的嘉靖五彩中,印象最深的,是孙瀛洲先生捐给故宫的那件五彩三友飞鹤纹盘,盘内以红、黑、孔雀绿各彩描绘松竹梅及振翅巡游的仙鹤,笔意高古,画境深幻,弥散着浓厚的道教氛围。
隆庆经年最短,传世五彩也最为稀见。我藏有两件隆庆款,一件是青花五彩双龙牡丹纹四方盖盒,另一件是青花五彩十二龙纹四方攒盒。万历五彩存世稍多,但收真品不易,精品尤难。我有一件万历款青花五彩倭角九龙纹四方盒,还有一件万历款青花五彩十四龙纹六方洗。这四件青花五彩瓷,都是明晚期的代表作,件件造型敦厚朴拙,颜色浓丽古艳。云龙现身三色:红龙傲然腾跃,蓝龙呼风披焰,绿龙追蓝望红;牡丹花开三色:红牡丹华丽富贵,绿牡丹妖艳婀娜,黄牡丹柔美娇媚。赏此五彩四宝,不禁借诗叹曰:“斯须九重真龙出”(杜甫句),“天下真花独牡丹”(欧阳修句)。
日本人狂迷万历五彩,他们称之为“大明彩”,也叫“赤绘”,还大量仿烧,足以乱真。在民国时期,也有一些中国商人借机贩去许多赝品。现在,拍卖会上时有所谓日本回流的万历五彩,万万小心。
大清康熙年间的五彩依然绚烂,但不过是大明气象的回光返照。康熙之后,粉彩瓷的盛装登场,让五彩瓷终于曳然而落,悲情谢幕。从此,人们便把五彩叫做古彩,以示五彩乃大明的遗古。而清晚期出现的五彩瓷,也不过是明代五彩和康熙五彩的仿器和余绪了。
唐代诗人元稹早已吟咏在先:“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五彩真正像一条彩练,舞动于大明一世的天际。出于对蒙古人统治中原的怨恨和报复,明初的朱元璋曾大量毁禁元瓷,让百年辉煌的元瓷骤然消亡,给后世留下了太多的迷雾。色彩斑斓的明代五彩,其实是在一片元瓷的废墟上光彩耀世的。
不管早已远逝的明史如何迷蒙昏黄,但五彩瓷永远闪烁着明代不灭的光亮,至今画彩艳美如新;不管历史曾经承受过多少次的沉沦和动荡,但我们毕竟经历了一个两百七十余年的文明盛世,那是一个五彩的大明。
于是,夜色下,我捧出一个五彩宝瓶,拾掇着时空中散落的月光。鲜亮的宝瓶已在月色中消融,唯器身上的四字楷书仍依稀可辨:大明年造。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