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窑瓷:千年邢窑临城续写瓷韵神话

  “类银类雪,莹泽如玉;盛唐风韵,盈库珍奇。”9月3日至5日,在临城参加邢窑专题研讨会的全国著名文物专家学者,在邢窑博物馆一睹邢瓷芳容后,都对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古陶瓷学会会长耿宝昌的这番话有了完美解读。

  与会专家学者一致认为,邢窑是唐代制瓷业七大名窑之一,也是我国北方最早烧制白瓷的窑场,始烧于北朝,盛于隋唐,终于元代,烧造时间大约为900多年。唐代邢窑白瓷造型独特,产品精美,产销量巨大,无论是对我国的物质文明还是对世界文化的贡献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我国古陶瓷泰斗耿宝昌称,邢窑白瓷的发明在我国陶瓷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不仅结束了自商周以来由青瓷为主导的历史,形成了我国陶瓷史上“南青北白”争奇斗妍的两大体系,更重要的是为后世各种彩瓷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据悉,邢窑遗址主要位于本市的临城、内邱、邢台三县和太行山东麓丘陵和平原交接地带,分布于京广铁路以西的泜河、李阳河流域,集中在临城县西双井以南、邢台县西坚固以北长约60公里、宽约30公里的狭长地带内,共有不同时期的瓷窑遗址26处。

  临城邢窑遗址发现于1980年,1982年7月23日,被河北省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12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盛唐瓷韵涅槃重生,千载邢窑再焕异彩。临城县委书记宋向党说,该县县委、县政府始终把保护邢窑遗址、传承邢窑文化当作义不容辞的责任,摸索探究出了邢窑白瓷的制作工艺,于日前仿制成功。2008年,该县规划建设了全国最大的邢窑文化博览苑,其中邢窑博物馆已建成,“国家文物局大遗址保护项目”规划正在编制,“十二五”期间将完成项目建设,邢窑文化的保护、研究和传承将更加规范、科学。

  作为中国·邢台首届太行山文化节系列活动之一的邢窑专题研讨会,吸引了来自北京、上海、景德镇等地近50名专家学者莅临。期间,还举行了邢窑博物馆揭牌仪式,这是我国首个邢窑博物馆,共收藏有30多个品种的300多件展品,其中的大多数均是首次公开展出。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