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茶佳器出建窑
政和年间(1110年-1118年),宋徽宗赵佶已经在位十多年了,他还记得有一年的十月初二,文武百官在集英殿为他贺寿,当时辽国、大夏国、高丽也派遣了使者参加。这样盛大的场面吃的却很简单,每人面前除了饭前的几种“看食”外,只有几个小碟子,摆着生葱、韭、蒜和醋。下酒菜虽有多道,但也很简单,九盏酒后便上主食,最后曲终席散。
宋 建窑黑釉茶盏(一对)
私人馆藏。 高4.5cm 口径9.5cm 底径3.5cm
政和年间(1110年-1118年),宋徽宗赵佶已经在位十多年了,他还记得有一年的十月初二,文武百官在集英殿为他贺寿,当时辽国、大夏国、高丽也派遣了使者参加。这样盛大的场面吃的却很简单,每人面前除了饭前的几种“看食”外,只有几个小碟子,摆着生葱、韭、蒜和醋。下酒菜虽有多道,但也很简单,九盏酒后便上主食,最后曲终席散。这与唐代流行的奢华盛宴相比,简直寒酸得可怜!难道赵佶知道节俭治国的道理?其实不然,在位的这些年,他足足花掉先帝辛苦积攒下来70%的国库,典型的一个败家子。真正的原因在于先辈们留下了节俭的祖训,他不敢越制罢了。
既然在饮食上不便讲究,赵佶便在饮食的器皿上下工夫。他喜欢欣赏“看食”,这是一种工艺菜,用北宋官窑、汝窑、定窑、钧窑的精美瓷器盛装,相得益彰,可以刺激食者的胃口。不仅如此,他还羡慕苏东坡、蔡君谟等文人们“斗茶”茗战的佳话,常常邀请蔡京等宠臣“斗茶”。
宋代的茶叶是制成半发酵的膏饼,饮用前先要把膏饼碾成细末放在茶碗内,沏以开水,因此称为“点茶法”。由于点茶技艺性、表演性强,自唐末五代起,就从福建兴起一股“斗茶”之风。赵佶熟知斗茶胜负的标准主要是“色”与“浮”。“色”,以茶汤面色鲜白为上。点茶之色,一般有纯白、青白、灰白、黄白数种,以纯白为上。而斗“浮”比斗“色”更见功夫。斗浮即要乳花浮起后着盏不落,先露水脚,水痕先出者为负。斗茶最重“烹新斗硬要咬盏”,要使乳花像固体那样咬住盏壁,凝而不动。这就对茶具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当时福建建窑烧制的一种黑釉茶盏,釉面呈条状结晶纹、细如兔毛的,被称为“兔毫釉”。兔毫有黄、白两色,称“金兔毫”、“银兔毫”。赵佶喜欢银兔毫,觉得白色的兔毫映衬在青黑釉色上,显得格调品位更胜一筹。为此,建窑专门为皇家烧制了“供御”和“进盏”的瓷器。
这座位于福建省建阳县水吉镇的窑场,从晚唐、五代始烧青瓷,其胎质为乌泥色,由于宋代斗茶的盛行,建窑改以生产黑釉茶盏为大宗。聪明的窑工经过无数次的反复实践,利用釉中所含氧化金属的呈色原理和窑温火焰的机理,烧出了富有变化的结晶釉和窑变花釉,有的在黑色釉地上呈现出条状和油滴状结晶,有的烧出窑变花釉如玳瑁,有的把剪纸图案烧在釉内,此外,在黑釉上用刻花、划花、剔花、印花装饰技法予以美化,使建窑的产品丰富多彩。当时很多日本僧人到中国留学,将建窑的黑釉产品带回国,对日本陶瓷艺术也产生了很大影响。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