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修复之古瓷器修复

  十年前,当我第一次接触瓷器修复时便想如果能不回窑,只用冷修便可恢复瓷质的成份结构就好了,五年前第一件使用冷修达到热修效果的修复件完成时,我有些不敢相信,两年过去了,我修复一件右一件,我确认,我做到冷修达到回窑的效果,硬度,结构,成份,与瓷一样。

  瓷器修复,当需要修复的瓷器放在面前时,我会长时间的看,三天,五天或是更长,直到体会出当时工匠的心思。哪怕只体会出一点点。做为一名工匠首要的不是学习技巧,需要的是耐心,当一个人能在工作台前,忘记时间,才有资格成为一名工匠!瓷器修复,更是如此,瓷器很娇贵,受伤后,更加脆弱,不容有失。

  瓷器修复简单的说,分为,审瓷,清洗,拼接,补配,作色,上釉,做旧。一,审瓷,当一件需要修复的瓷器放在面前时,不要着急动手,先收集相关信息,是何年代?那类瓷器?胎体,釉面,彩,是何成份?老化程度?老化因素?那类伤残?伤残原因?有无内伤?是否修过?等。信息收集越完整,越好。二,清洗,瓷器修复中清洗目的在于,将不属于瓷器本身的物质去掉,附着在瓷器上的物质,大体分为两类,自然所留,和人为添加。自然所留,包括在流传和埋藏过程中的附着物,流传中所留大部份是有机物,油污,蛋白质,泥,最常见的是冲,鸡爪纹,中的黄色。

  埋藏中所留多为无机物。埋藏中所留无机物,随地点,环境不同而变化。常见的海捞瓷,附着物是盐和钙的混合物,盐来自海水,钙来自贝壳,还有硅,镁等。当地常用酸来清洁,虽然有效,但会引起人们对真假的怀疑,同时腐蚀瓷器。如果要将瓷器清洗好,有必要对几个问题深入探究,一,不同瓷器的结构性质,断面的特性。二,附着物的种类性质,三,清洁剂的种类和性质,四,清洗目的。传统瓷器是由晶体,玻璃体,气孔,所组成的复杂硅酸盐体,常温化学性质稳定,表面及断面在微观上,是无数台阶,凹谷,气孔,和微缝所组成,断面尤其如此。由此决定了自然附着物大多是,嵌合状态留在瓷器上,附着物就像树根。附着物,这种机械的嵌合,代表着,如果找到,附着物相对应的溶剂,便可相对容易的去掉附着物。二,附着物的性质,自然所留,分有机无机两类,有机物相对粘腻,多半是蛋白质,脂肪酸等,变质而来,我们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对瓷器的使用得到答案,如此便可寻找,相应的溶剂,来清洗有机物。

  无机附着物,它的附着,可以通过烧水壶中的水碱来理解,自然界中物质多变,但结垢是要有相对条件,水是必要条件,我们可以想见,如果一件瓷器,保存在一个干燥环境中,那么几乎就没有附着物的沉积,沙漠中的瓷器便是例子。由此就可以将无机附着物当水碱来看,南方偏酸,含铁,北方偏碱。清洁剂是多种多样的,如草酸两克,水48毫升,漂白粉两克,水48毫升分别制成溶液,先用草酸溶液浸泡,晾干后,在用漂白粉溶液浸泡,这一配方可以通用吗?当然不能!清洁剂中没有哪一种是万能的,由此就要对清洁剂配制原理深入探讨,才能找出合适的配方,以上述配方为例,草酸,是还原剂,草酸,可将许多显色金属变成可溶于水的物质,同时是漂白剂。那么漂白粉,是氧化剂,主要成份是次氯酸钙,当先还原漂白,在氧化漂白,一般的颜色便看不到了,但这一过程数漂白型,并不是去污型,并且它的渗透性不够,一旦遇到,蛋白质,油脂,变性固化污渍,树脂类,及缝隙深,就不好用。使用化学品时,带耐酸碱的,手套,护目镜,防护服,防毒口罩。才可操作。清洗剂,如果改为,亚硫酸氢钠,或亚硫酸钠,效果是否会更好?按道理是会更好,但使用中发现有很大不足,原因是对清洁剂配制原理缺少了解,当加入两性界面活性剂,效果就大大提高,如果再加入渗透剂就可对深缝清洗。

  使用化学品 要保护好瓷器,每种清洁剂都要先做测试,确定不腐蚀瓷器在使用!两性界面活性剂,和渗透剂,种类繁多,活性剂使用目的是使原本固结的物质软化蓬松,渗透剂可使清洁剂,渗入瓷器断口上的,台阶,凹谷,气孔,微缝,使机械嵌合物脱离,两性界面活性剂,有三甲胺乙内酯型,丙氨酸型。渗透剂,是表面活性剂的一种,顾名思义起渗透作用,常用的有,渗透剂JFC,渗透剂ST.渗透剂T,等很多种,当清洁剂主体,表面活性剂,和渗透剂三者,相互配合好,我们所需的清洁剂,便会有多种多样,清洁剂主体, 草酸钠,亚硫酸钠,亚硫酸氢钠,次氯酸钙,草酸,次氯酸钠,硝酸,氢氧化钠。在使用腐蚀性清洁剂时 ,不要使用浸泡法!有些伤害当时不显现,但实际已经伤害到了瓷器,尤其是低温釉!双氧水类在10%浓度一下可用浸泡法。稳妥办法,先用石膏打出围挡,石膏刷上硅橡胶类密封胶,围挡尽量小,硅橡胶要封住,石膏和瓷器的接触部位,使清洁剂不流出,然后倒入清洁剂。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