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时期瓷器特点及鉴定

万历时期景德镇瓷器与嘉靖时期景德镇瓷器风格大致相同,唯重大器,瓷器造型繁杂而拙笨,风格浑厚敦实;大型器物有大罐、葫芦瓶、花觚、大盘等,一般都较粗糙,不注重修胎,琢器腹部的胎体接胎痕比明初的还要明显,但官窑小件器物仍较精细。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青花龙穿花纹梅瓶

 

  万历瓷器造型浑厚敦实

 

  万历时期景德镇瓷器与嘉靖时期景德镇瓷器风格大致相同,唯重大器,瓷器造型繁杂而拙笨,风格浑厚敦实;大型器物有大罐、葫芦瓶、花觚、大盘等,一般都较粗糙,不注重修胎,琢器腹部的胎体接胎痕比明初的还要明显,但官窑小件器物仍较精细。由于万历皇帝爱好书法,本朝瓷器中出现大量文具,如五龙笔山、笔船、笔洗、笔管、笔插、砚、水盛、颜色碟、小印盒等,做工精细;除各式盘、碗、杯、碟外,本朝器型还有壁瓶、筒瓶、攒盘、蛐蛐罐、塑像、执壶、香炉等。

 

  万历瓷器纹饰布局繁密

 

  万历时期瓷器纹饰绘画风格 , 表现为布局繁密,主题不明,并常使用开光手法。纹饰以龙、凤及缠枝莲、婴戏图、鱼藻纹等传统图案为主;嘉靖时期流行的道教题材纹饰如:云鹤、八卦、八仙、莲托八宝等纹饰也很流行;人物纹饰多见八仙祝寿、老子出关、四妃十六子及山水人物等;婴戏图中,小孩多数短躯头大,而且头后脑勺画得特别大,显得天真可爱,画匠似将全部爱心绘在瓷器上;此时的龙纹还是猪嘴龙,有的张着大嘴,眼睛圆睁,一副憨态可掬的感觉;万历晚期还开创了青花铁线描,纹饰只勾线不填色。

 

  万历青花后期使用浙料

 

  万历官窑青花瓷可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继承嘉靖的制作,青料采用西域的回青料,青花色泽浓翠艳丽,发色蓝中泛紫。万历24年,回青料已用竭,宫中曾命甘肃巡抚设法进贡,以应烧造瓷器的急用。《明实录》神宗34年

 

  3月乙亥条则记载了太监潘相到景德镇后的上书:“描画瓷器,需用土青,唯浙青为上,其余庐陵、永丰、玉山县所出土青,颜色浅淡,请变价以进,帝从之。”说明至迟在万历34年官窑已用浙江青料。成书于崇祯年间的宋应星《天工开物》说:“凡饶镇所用,以衢、信两郡山中者为上料,名曰浙料。上高诸邑者为中,丰城诸处为下也。”由此可以知道,景德镇官窑从万历24年至34年间开始,一直到崇祯,都使用浙料。

 

  万历时期资器的鉴定

 

  1、万历瓷器,一般质地粗松,胎体厚重,器身多变形不规。

 

  2、青花色调,早中期呈兰中泛紫,晚期为灰暗晕散,并开始采用浅描手法。

 

  3、装饰工艺技法,有楼雕、楼空、开光、暗刻等,青花中出现类似铁线描的绘画。此时绘画风格,繁缚麻密,幼稚滞拙,具有粗矿的民间艺术色彩。晚期画面不考究,布局繁乱,比例失当。

 

  4、大器多粗砂底,也有个别平底或浅宽圈足,底部落款处常略微凹陷,并于中心施釉如脐。盘碗之类,足径较阔,底部多施釉,无釉的砂底,可见明显的放射状跳刀痕与火石红色,官窑圈足多处理为滚圃,民窑则多斜削, 并出现了通常认为是康熙时才有的那种斜削式拱壁底。

 

  5、青花瓷器釉色:早期浑重艳丽,兰中泛紫。中期兰中闪灰,发色渐浅。晚期兰色灰暗,多有晕散。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