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哥窑”与“传世哥窑”特征描述

哥窑最早的文献当推明代陆深《春风堂随笔》:“哥窑,浅白断纹,号百圾碎。宋时有章生一、生二兄弟,皆处州人,主龙泉之琉田窑,生二所陶青器纯粹如美玉,为世所贵,即官窑之类,生一所陶者色淡,故名哥窑。”

      
      哥窑最早的文献当推明代陆深《春风堂随笔》:“哥窑,浅白断纹,号百圾碎。宋时有章生一、生二兄弟,皆处州人,主龙泉之琉田窑,生二所陶青器纯粹如美玉,为世所贵,即官窑之类,生一所陶者色淡,故名哥窑。”陆深,字子渊,上海人,弘治十八年进士,卒于嘉靖二十三年(1545年)。文中明确了哥窑烧造于龙泉的琉田,琉田今名大窑,为龙泉窑的中心产区。然而明万历十九年(1591年)高濂的《遵生八笺》又有别论:“官窑品格大率与哥窑相同……二窑烧造种种未易,悉举例可见,所谓官者,烧于宋修内司中,为官家造也,窑在杭之凤凰山下……哥窑烧于私家,取土俱在此地。官窑质之隐纹如蟹爪,哥窑质之隐纹如鱼子,但汁料不如官料佳耳……”,文中“取土俱在此地”已将哥窑产地定为杭州。这一前一后的两种说法,是明代文献中最典型的关于哥窑的“产地说”。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龙泉哥窑特征
  黑胎、紫口、铁足、青釉、浅断白纹(开片无人为沁色)、薄胎厚釉,
  器型有鼎、觚、炉、瓶、碗、奁、杯、盘等,釉质温润如玉,工艺精致,器型高贵,
      对于开片的描素;蟹爪纹、流水纹、百圾碎、牛毛纹、文武片等。产地;南宋早期龙泉溪口、大窑、小梅等。
  龙泉哥窑属于宋代官方指定烧造品。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传世哥窑特征
  胎色有;黑、白、灰、沉香色、砖红、褐红等
  釉色有;月白、米色、米黄、炒米黄、浅青、青、浅灰青、灰青、粉青等。
  有薄胎厚釉、厚胎厚釉、厚胎薄釉的多种表现形式。
  器型有;鼎、炉、瓶、碗、盘、洗等。
  传世哥窑有“紫口铁足”“金丝铁线”这一描素,古文献对开片形状描述为“鱼子纹、蟹爪纹、、膳血纹、叶脉纹、梅花墨纹、文武开片”等。属于(人为沁色和包浆沁色)。
  年代;南宋、元代 明代 清代均有烧造。
  南宋时产地不详,但究其品质应由官方指定烧造,元代属于民窑仿烧(老虎洞),明代(景德镇)官民均有仿制,清代(江西景德镇、福建漳州等地)官民均有大量仿制。总体来说,传世哥窑比较复杂,目前专家尚未得出统一意见,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
 
责任编辑:那拉提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