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装饰颜料之艳墨背后的故事
2015-06-24 08:40:19 来源:中国文物网 已浏览次
陶瓷装饰颜料之艳墨的发现来自于已故陶瓷艺术大师孙根生。他曾是星火瓷厂初创时期的绘画工人,以工笔绘画松鹰着称,和后来因设计“毛瓷”红月季花面而名声大着的高级工艺美术大师李人中的老师邓元襄同为建国后醴陵瓷业的首批彩绘艺人。
陶瓷装饰颜料之艳墨的发现来自于已故陶瓷艺术大师孙根生。他曾是星火瓷厂初创时期的绘画工人,以工笔绘画松鹰着称,和后来因设计“毛瓷”红月季花面而名声大着的高级工艺美术大师李人中的老师邓元襄同为建国后醴陵瓷业的首批彩绘艺人。
在建国后醴陵挖掘和完善釉下五彩陶瓷技艺的过程中,邓元襄、孙根生等绘画艺人付出了艰辛的劳动。为了丰富釉下瓷器的绘画色彩,他们不断测试,摸索不同的颜料在高温条件下的发色效果,相继发现了釉下海蓝、釉下桃红等颜料。当时,釉下黑色颜料的试制一直未能取得突破。原来使用的颜料使用得淡的时侯,就变成褐色,无法表达国画的水墨意境;使用得浓了,就堆成焦黑的线条,毫无生气,几乎无法完成五彩绘画中的线条勾勒功能。邓元襄等艺人听说氧化釉在高温下还原由黄转黑,最后呈现出明亮的黑色,极具装饰效果,就四处寻找这种颜料。
醴陵贺家桥一带有铀矿,只是天然的釉矿石评为太低,而且属于国家严格控制开采和冶炼的军事核工业原料。当时,在株洲地区进行氧化釉提炼的是601厂,厂长正好是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醴陵人耿飙的一个老部下。醴陵瓷业公司辗转找到北京,讲明来意。耿飙高兴的作出批示,601厂特别为醴陵瓷业提供一批数量极为有限的氧化釉。这批原料被严格控制,分别配给群力、陶瓷研究所、星火三个厂家使用。星火瓷厂就交给孙根生、邓元襄、谢鸿杰等三位政治可靠、技术成熟的攻击画工使用。孙细根使用这种颜料画出梅雀瓶和莲子瓶等代表陶瓷作品。这种独特的黑色颜料,因其发色充分,且烧成之后富有光泽,被业界称为“艳墨”。但是,因为个人习惯,工人在绘画过程中需要不断蘸取口水将画笔啜出峰头,孙根生不幸遭受过量的铀元素放射性,后来就因为口腔癌去世。这也算得上是为釉下五彩付出的最为沉重的代价了。
后来,经过广州某研究机构的化验,经过高温煅烧之后被密封在釉质底下的氧化釉没有放射性外泄了。但是,国家相关部门还是作出规定,永久禁止使用这种颜料。所以,目前存世的艳墨作品及其有限,而有限的艳墨作品中尤其以孙氏的松树老鹰花面最得其艳而不俗的风韵。
责任编辑:小萌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