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制瓷 景德镇的世代传承(二)
2015-06-17 08:52:26 来源:中国文物网 已浏览次
一如这里的许多手艺人挂在嘴边的那句话,景德镇是一座活着的千年窑口,但如何在传统的沃土上培育出属于这个时代的奇葩,或许还要静待时间来润养。
1949年,长亭暮
1949年4月,景德镇解放。中共浮梁地委准备着手恢复和发展陶瓷生产,建立第一个国营性质的瓷厂时,才正视到从明洪武初年至清亡,在长达五个多世纪的时间里作为明清两代官窑而始终冠绝全国的景德镇窑场,已经在自清末至民国间的混乱局势中奄奄一息。曾经“二十里长街半窑户”的景德镇市区,到解放前夕,能正常开工生产的不到200户,不足总数的10%,其余都处于半停工和停工状态,失业近万人。写下“万杵之声殷地,火光炸天,夜令人不能寝”的明人王世懋应不会料到,三百多年后的景镇民窑竟会落至如此田地。
景德镇的民营陶瓷手工作坊发迹于嘉靖时期,在此之前因官窑的限制,规模不大,嘉靖之后,由于宫廷瓷器需求量骤增,御器厂的生产仅能满足每年工部颁发的额定烧造量,对于宫廷临时加派的任务量无法完成,于是采用“官搭民烧”的方式,官窑器大多数在御厂内完成制坯成型的工序,然后在民窑中搭烧,形成了官窑、民窑竞争的局面。这一形式一直延续至清朝,康熙十九年(1680年)之后,“官搭民烧”形成一种固定的制度,御用器基本全搭入民窑,形成城区“延袤十三里许,烟火逾十万家,陶户与市肆当十有七八”的局面。
明清时期,景德镇瓷业生产几乎都集中在市区,随着民营手工作坊的成熟,分工愈加细致,一器之成,过手七十二,对匠人的需求也随之增加,景镇周围乡村和县市人口迅速涌向镇市,成为雇工,其中以乐平和鄱阳籍居多。万历之后,都昌人势力逐渐扩大,都帮垄断了柴窑业和圆器业,都帮和徽帮之外的杂帮则主要从事琢器业、红店以及其他与瓷业相关的服务行业。两帮工人世代沿袭,不跨行生产,也不能隔行授艺。这种行帮制度直至1958年,南昌人胡家旺进建国瓷厂做学徒时,仍恪守森严。
1949年8月,景德镇市政府将江西瓷业公司作为官僚资产予以没收,筹建建国瓷业公司,即建国瓷厂前身。江西瓷业公司成立于清宣统二年(1910年),由实业家张謇和袁秋舫、瑞征等人发起建立,厂址设在御窑厂内。清逊后,御窑厂解散,公司接收了工厂和一大批原御窑厂技艺高超的匠人,在风雨飘摇的民国年间创作了不少富有新意的精品瓷器。但终究没能抵过连绵的战火,在被建国瓷厂接收时已几近名存实亡,窑坯厂停业,工人流散。
为尽快恢复生产,在资金极端困难的情况下,浮梁政府拨给10万元和150石大米作为恢复生产的启动资金,并开展生产自救活动。最初聘用的180名工人没有固定工资,在集体食堂吃饭,工厂发一些大米拿回家养家糊口,景德镇瓷业在这种情况下开始了缓慢的复苏之路。
1952年,建国瓷业公司更名为建国瓷厂。景德镇的陶瓷总产量从1949年的6350万件增长到9022万件,陶瓷生产开始走上正轨。在之后的十余年里,景德镇又相继成立了九个国营瓷厂,景德镇瓷业开始了计划经济时期的十大国营瓷厂时代。每一家瓷厂都有其生产特色,艺术瓷厂集中了众多名家之后,如民国时期“珠山八友”的后裔等画工精湛的艺人,集中生产粉彩、仿古瓷和装饰性瓷器。曙光瓷厂生产大件陈设瓷和传统仿古瓷,雕塑瓷厂创建于1956年,由民间艺人和瓷雕作坊组成,生产传统雕塑,行销东南亚多个国家。红旗瓷厂重点研制和生产釉下彩,光明瓷厂生产青花玲珑为主??建国瓷厂以颜色釉见长,建立之初,便延请了许多精于配置颜色釉、绘画青花、雕刻等技艺的民国老艺人归来参与生产,恢复了多年停止生产的均红、茶叶末、玫瑰紫、美人醉、釉里红等颜色釉瓷。是国家定点生产传统高温颜色釉瓷的唯一瓷厂,也因此在各大窑厂纷纷改用现代窑炉时,唯有这里直到1990年代改制时仍保留了柴窑,用以烧制高温颜色釉瓷。在建国瓷厂做了二十多年颜色釉瓷研究和制作的邓希平发现,因为釉色工艺的难把握、投入成本高,历代以来颜色釉瓷器只在官窑生产,这让建国瓷厂多少带有一丝现代官窑的意味。
计划经济的前三十年里,景德镇瓷器仿佛重回昔日辉煌,“工匠八方来,器成天下走”,几万名工人日夜不息地在不同的工艺流程岗位上劳作,工厂效益在1980年代攀至巅峰,制瓷技艺和窑炉工艺皆有所发展。
改制其实来得并不突然,只是方式比较绝烈,几乎是一夜之间,十大国营瓷厂全部改制,且只有关停,没有并转。国营瓷厂到1980年代末已经初现暮气,工人技艺下降,工厂生产风气流俗,久之影响产品质量。1990年代的市场开放,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1995年,建国瓷厂改制,已经是把桩师傅的胡家旺和总工程师邓希平下岗,翌年,瓷厂最后一座大型柴窑停烧。
2014年,业不与时偶
樊家井在南市,一条两公里长的陋巷,挤满了500余家做中低档仿古瓷的手工作坊,从汉代到清朝,不同时期的不同器物,各有专攻。全国古玩市场大半的仿古瓷器都来自于这里。
樊家井形成于1990年代初,巷子一头是火车站,另一头是做仿古瓷的国营东风瓷厂。彼时市场开放,国营瓷厂改制,工人自谋生路。技艺加上市场,便有了这条仿古街。但终究是换了时代,若依旧循着旧时样子将作,烧出的瓷器亦不过是与韶光共憔悴,那堪看。
而在城市的另一端,改制过去了近二十年,在建国瓷厂杂芜混乱的厂房和家属楼间,一些人在怀念中蹒跚老去,而另一些人选择了在辟为私营作坊的车间里,继续与泥土为伴,技艺永远是独立于时代之外的。
景德镇又恢复成民营手工作坊林立的样子,原料和制瓷工艺及围绕制瓷而生的技艺依旧都在,在三宝的乡野间的水碓旁,在马鞍山路上的毛笔店里,在雕塑瓷厂路线错综复杂的老厂房之间??一如这里的许多手艺人挂在嘴边的那句话,景德镇是一座活着的千年窑口,但如何在传统的沃土上培育出属于这个时代的奇葩,或许还要静待时间来润养。
责任编辑:小萌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