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官窑瓷器的款式分类

明、清官窑瓷器上的款式主要是帝王年号款,明永乐年间始见,其后明、清两代绝大多数王朝(明代洪武、正统、景泰、天顺、泰昌、天启、崇祯,清顺治八朝除外)的官窑器上都书有此类款。

  明、清官窑瓷器上的款式主要是帝王年号款,明永乐年间始见,其后明、清两代绝大多数王朝(明代洪武、正统、景泰、天顺、泰昌、天启、崇祯,清顺治八朝除外)的官窑器上都书有此类款。永乐时期的完整器-青花压手杯、白釉高足杯上仅见四字篆书款(在内底心)。另外,景德镇瓷器厂遗址出土有"永乐元年"、"永乐肆年"楷书款残瓶。宣德官窑器绝大多数有帝王年号款。六字一行楷款(又称匾额款)多用于青花琢器,六字二行、三行双圈楷款多见于圆器,四字篆书款多见于孔雀绿釉、天青釉高足碗,四字楷书、六字竖行楷款极少。成化官窑,斗彩器多六字二行方框楷款,其它品种多六字二行双圈楷款,高足碗多六字一行楷款。弘治朝多六字双圈楷款。正德朝多六字、四字双圈楷款。嘉靖朝大器上多见六字一行楷款,其余多六字二行双圈楷款。隆庆年间多见六字二行双圈楷款,与其它朝不同的是,其官窑帝王年号款多大明隆庆年造",而其它朝代一律用"大明某某年制"。万历朝的官窑款与嘉靖朝的大同小异。清代康、雍、乾官窑的款式,除明代已有的款式外,康熙朝还见六字三行楷款,有带双圈和不带双圈两种;雍正、乾隆、嘉庆、道光朝多见六字篆书款,咸丰朝至宣统朝为六字二行无双圈楷款。款的书写材料,明代绝大多数用青花,清代康、雍、乾三朝,大多数也用青花,但珐琅彩瓷多用料彩,乾隆朝以后,粉彩器多用红彩,其余品种一般用青花,素三彩器也有用紫彩书写的,少数为印款。

花押款-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花押款

  花押款是在器物(多见碗、盘)的底部所绘的纹样。绘花押款的官窑器极少见,永乐官窑于青花金彩鸳鸯纹碗的圈足内见轮花形花押款。

堂名款-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堂名款

  堂名是中国文化的具体体现。本来堂名大多是表明祖上是某地郡望世族,后来文人雅士多借堂名抒发志向。官窑堂名款较少,有"愼德堂制"(清道光帝的堂名款)、"体和殿制"、"大雅斋"(清光绪朝慈禧的堂名款)等。

铭文款-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铭文款

  铭文款是为说明器物的制作意图、为画配诗、言志而书于器物上的文字。

吉语款-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吉语款

  吉语款多书于碗、盘内壁,如"金玉满堂"、"佛日常明"、"万寿无疆"等。

  用途款

  为表明器物的用途而书写的款,极少见。

  伪托款

  委托款指因崇尚前朝器物而在后朝器物上书写的并不是有意以假乱真的摹仿前朝器物的帝王年号款,官窑器的伪托款相对较少见。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