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蓝起源之谜

  景泰蓝又称铜胎掐丝珐琅,它讲瓷器和铜器的工艺完美的结合,是中国著名的传统工艺,被称为中国工艺美术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清乾隆时期的传世收藏品中叶有很多精美的景泰蓝。关于景泰蓝的起源世界上的说法很多,今天瓷库中国小编就和您探讨一下景泰蓝的起源之谜。

  关于景泰蓝的起源,考古界至今没有统一的答案。一种观点认为景泰蓝诞生于中国唐代;另一种说法是掐丝珐琅工艺起源于公元前12世纪,曾盛行于欧洲和西亚的部分帝国。公元13世纪时元代忽必烈西征,掐丝珐琅工艺才从西亚、阿拉伯一带传人中国,最初是先在中国云南一带流行,后来传到京城,并迅速得到了历代帝王宫廷的喜爱。但也有为学术界公认的一点,那就是明代宣德年问是中国景泰蓝工艺大放异彩的时期,景泰年间更是继承了宣德时期景泰蓝的制作工艺优点,并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最终达到辉煌阶段。

  景泰皇帝是宣德皇帝之子,宣德皇帝重视铜器的铸造和铜的冶炼。在铜器的铸造冶炼方面,宣德时的技术已经炉火纯青,接近完美,想有更大的进步已经不太容易了。于是景泰时就只能一面继承宣德时期的高超铸铜工艺,一面另辟蹊径,提高景泰蓝这种新工艺的水平,达到了再次的辉煌。 "景泰蓝"这个称谓最早见于清宫造办处档案。金属掐丝珐琅工艺,并不是创始于景泰年间,却独在名字里占了景泰的年号,据说只是因为在景泰时期把许多早期遗存的旧铜器重新作了改装组合,于是就获取了"景泰御前珐琅"的美誉。

  景泰蓝在中国能有这样的成就也是必然的。当时的中国工匠们已经具备了相当高的铸铜冶金技术,同时又熟练掌握釉、玻璃和琉璃的制作知识,而且还懂得控制煅烧的温度,具有发展景泰蓝的良好条件。在另一方面,珐琅能显现出良玉的温润、珠宝的光辉、美瓷的细致,满足了中国人的多种爱好与审美,所以这也带动了景泰蓝在中国的大发展。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