袅袅茶烟透出的乳光钧韵

      陶瓷文化是世界文明和人类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人民的骄傲和自豪。陶器的制作起源早于茶的发现,而茶的发现早于瓷的发明。茶文化与陶瓷文化都是中华文明的精髓。

      从唐代开始,钧瓷就是常用的陶瓷茶具之一,花釉水注及黄、黑、褐釉碗和盘等在唐代窑址均有发现。宋、金、元是钧瓷的鼎盛和大发展时期,壶、碗、碟、洗等茶器风行大江南北,成为中国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明代早中期,北方民窑钧瓷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钧窑日用瓷壶、盘等与当时的茶文化并肩比美。 晚清后期,外国列强的入侵,使中国人民饱受战乱之苦,茶与陶瓷业也受到了很大的打击。

      新中国成立后,陶瓷业开始复苏,钧窑在五大名窑中率先崛起,陈设瓷在20世纪70年代成为国礼。同时,日用瓷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改革开放以后,茶文化与陶瓷文化都有了极大的发展,茶品种类繁多,茶具也琳琅满目。到2010年,钧窑成为中国当代十大名窑之首。钧窑茶具也借鉴、吸纳姊妹陶瓷艺术的精华,生产工艺有了很大的提升,天然、健康、精细、实用、高雅成为钧窑茶具的几大优势,迅速占领了河南以及北方市场,并向上海、江西、广东等地辐射,成为陶瓷茶具市场上的一支生力军。钧瓷茶具在1300摄氏度的高温烧成,釉面光润清洁,不吸水,不串味,是最好的盛茶容器之一。

      河南禹州是全国著名的陶瓷产区,茶具生产极具优势。不论现代工艺生产的高石英瓷、骨质瓷,还是仿古工艺生产的唐花釉瓷、天青、月白釉、炉钧釉、钧花釉,都有茶具产品生产。与其他瓷种相比,钧瓷茶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一、天然、健康。钧瓷茶具原料采用天然矿石与陶泥,不添加对人体有害的化学元素,饮用时无重金属渗出,适合现代人的健康理念。而且钧瓷烧成温度高,胎釉瓷化好,壶体吸水率极低,能最大限度地保持茶汤的原味,是新兴的现代饮茶用具。二、釉色美。宋代钧釉突破了黑、青、白等单一釉色的传统,成为一种艳若朝霞、丽如桃李、白似美玉等色彩多变的瓷类新品种。当代钧瓷更是把各种色彩十分形象地表现到极致,营造了“袅袅茶烟之外的雍容、优雅”。钧壶饮茶,使钧品的釉色美与茶品的茶色美完美结合,赏钧品茗,是一种时尚,一种享受。三、器形美。钧瓷茶具以几何形及模拟自然形体为主,不管是圆形、方形,还是瓜果、花卉、松竹形,都讲究线和面的处理,注重比例上的变化,外观装饰与壶体造型浑然一体,富具美学元素。尤其是“中国元素钧艺壶系列”和“钧瓷中原壶”系列,将中国元素与造型艺术相结合,在茶文化中体味传统文化,成为钧瓷茶具的典范。四、实用性强。当代钧瓷茶具一改新中国成立初期“粗、笨、重”的旧观,引入英国皇家瓷和中国“汉光瓷”、“华光瓷”等高端瓷生产工艺,在选料、加工、成型、烧成等环节精益求精,并采用精密机械加工技术,使成型后的钧壶口盖结合“丝丝入扣”,达到了滴水不漏的完美程度,其实用性堪与紫砂相媲美。2011年,中央政治局原常委、全国政协原主席李瑞环鉴赏钧瓷茶具后题词:大开眼界!钧瓷中原壶、中国元素钧艺壶系列也在北京、上海、天津、哈尔滨、广州、深圳等地大受欢迎,“和平壶”、“龙凤呈祥”等功夫茶具也受到市场的青睐,得到消费者的认可。钧釉壶已从中原走向全国,钧瓷茶具的发展将迎来美好的明天!

      本书作者孙彦春同志上世纪80年代初即在禹州市神垕镇工作,对钧瓷日用瓷接触较早,2000年以后又着重于钧瓷文化的研究工作,是《中国钧窑志》主编、《中国钧瓷年鉴》主编,2010年编著出版了《中国钧窑研究与探索》,对钧瓷原料及生产工艺都有较深入的研究。最近两年,他专注于钧瓷茶具的研究与设计,把宜兴紫砂、龙泉青瓷工艺与钧窑日用瓷相结合,与钧窑艺人共同打造了光彩夺目的钧窑茶具文化,呈献给读者一部耳目一新的钧瓷茶具新著。

      值《中国钧窑茶具艺术》问世之际,谨以此文代序,借以为钧窑茶具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鼓与呼!

      (作者系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副理事长、河南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会长 )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