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禹州神垕钧瓷传说——鸡血红的故事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清朝乾隆年代鸡血红瓷盆

 

      古时候,神垕有个老窑工叫王钧。老伴去世早,收养了一个儿子,起名王小。在大刘山驺虞河边以烧制钩瓷为生。有一天晚上,王钧刚睡下朦胧中听见有人唤道:“王钧醒来。王钧醒来。”他起来看看屋内连个人影也没有,翻个身又人睡了。不大一会儿,只见一道红光照得小屋如同白昼。王钧翻身坐起,只见一位红光满面的白发老人坐在床边。老人对王钧说:你烧造钧瓷不得秘诀,我今奉玉皇太帝之命,特来点化于你。但凡仙之间不能通话。我手书二字,启发于汝。”说着操起一根柴火棒写起来。王钧一看,是“心血”二字。正待细问,老人将手一摆,又写道:“天机不可泄露。得秘诀之后,子孙造福人类、不可渔利他人。否则,得而复失。”写罢,飘然而去。

 

      第二天,王钧醒来回忆昨晚之事,原来是一场美梦。说起王钧手艺真是出类拔萃,七里长街同行无一可比。他做的钧瓷如碗、盘、炉鼎、花瓶、洗、盆、钵等,设计合理、造型大方,就是掌握不住火候,烧出的产品常因釉向下流走过多造成报废,使他伤透了脑筋。昨晚仙翁指点,可是人的鲜血何处寻呢?左思右想毫无办法,最后拿定主意,自己以身试火取得经验传给子孙。他将养子王小叫到跟前,将仙翁指点自己试火一事告诉儿子。王小扑通跪下说:爹爹,万万不能,万万不能啊。王钧脸色严肃,扶起儿子说:“我儿不必多虑,天意如此。”王小见父亲主意已定,也暗地里打定了主意。几天后,父子俩将坯子上好釉装进窑里。点上火连烧三天三夜。只见窑内浓烟翻滚火苗不住地往上蹿。王钧双眼布满血丝汗流满面,对儿子说:“孩子,就看今夜了,我饿了你去拿个馍来。”王小不知是计,回身拿馍去了。王钧目视苍天大呼:“苍天有灵,莫负老汉一生心血。说罢,脱光衣服爬到窑顶,跳进熊熊的窑火中。

 

      王钧往火中一跳,立刻急坏了暗中相助的白发仙翁。他在窑旁整整蹲了三天三夜,只等今夜助王钧一臂之力。谁知王钧竟纵身跳人窑火中,顿足叹道:“罪过!罪过!”他见事已不可挽回,遂用手点化,只见窑内浓烟顿消红浪翻滚。王小拿馍回来,见到父亲衣服,一切明白。遂大叫一声气绝于地。悠悠间,王小来到大刘山上。看到一位白发仙翁正在和爹爹谈话。王小急忙赶到跟前,拉着仙翁的手说:“救救俺爹。”仙翁说:“此乃天数,命该如此,也是老夫罪过。你要继承父业,做好钧瓷贡献世人。汝父今已位列仙籍,不必为虑。”言尽,拉着王钧直上天空。王小抬头看时,只见半空中飘落下一张纸条。拿起一看,上书“可用鸡血代替”六个大字。

 

      再说,众乡邻见王钧已死,慌忙救醒王小。他擦了擦充血的双眼,看看窑中火势。只见各种造型的钧瓷作品像涂了一层颜色一样。五光十色、艳丽夺目十分好看。恍惚中,好像看见父亲身影一样。他悲痛地对邻居们说:“不管这一窑是什么红色,都叫鸡血红。”果然,出窑后颜色最好的就数鸡血红了。此外,还有玫瑰红、海棠红、茄皮紫等颜色。人们为了纪念王钧,在神后火神庙里塑了他的像。数百年过去了,这故事一直在神垕流传。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