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宝宋钧鸡心杯 一波三折留国内

      咱们都知道自古钧瓷无双,一个宋代钧瓷烧成珍品十分艰难,要是能有两个器型、色彩能配成对儿,那就是可遇不可求,几十年才能碰到一回的事儿了,可就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北京文物市场上突然出现了一对儿宋钧窑的鸡心杯,堪称绝品,这一下子让本来就不平静的北京古玩中心琉璃厂炸开了锅。据知情人讲,当时的北京古玩界谁能够一睹这宋钧鸡心杯的芳容那就是天大的荣幸,如果能拿在手中赏玩两把,基本上这辈子都值了。按照当时这样八级以上强震似的轰动效应,那么,这对儿鸡心杯到底是什么样的物件?美在哪里?

      鸡心杯具体什么样?我没见过,但有文字描述:乳光釉色蓝似天,海棠红云天上飘。这可是标准的宋钧官窑特征,这么正宗的宋钧不用说就是属于国宝级的,那么这国宝级的宋钧在哪里可以欣赏到?您先别急,这国宝至今收藏在国内,好在当时北京几位古玩界名家极力保护,才没有流失到国外,否则咱们今天就不那么容易欣赏到这对儿国宝级钧瓷珍品了,那么,今个儿咱们要说的重点就是这几位名家如何保住钧瓷国宝以及在哪里能欣赏到这对儿国宝的事儿。

      早在民国元年(1912年),北京著名的古玩店博韫斋在北京琉璃厂开了张,您可别小看了这博韫斋,从一开张就是清末民初古玩界内能排到前十名的重量级店铺,至今在北京古玩界书籍记载中都有博韫斋的大名,这个前十名的店铺的经理叫杨伯衡,当时是北京古玩界及文化界的名人,有着很大的影响力。话说有一天,一位跑和拉纤的古董商人一路小跑来到博韫斋。

      这跑和拉纤是解放前在古玩界的一个职业专称,就是专门从事古董买卖牵线的中介人,他们东跑西窜,信息十分灵通,而且眼力也都不错,买方和卖方都愿找他们帮忙,他们则从中提取一定比例的佣金。这天来到博韫斋跑和拉纤的商人叫李竹君,他和博韫斋经理杨伯衡的私交甚好,所以跑到博韫斋见了杨伯衡后没等缓口气便直奔主题说后门“梳头刘” (给西太后梳头的太监)家有对鸡心杯要卖,是以前都没见过的好东西,要杨伯衡必须跟他去看看。

      杨伯衡看到李竹君这般着急,肯定物件不是一般,便在店门口喊了一声伙计,没等伙计来到前台便和李竹君一道大步出门直奔后门梳头刘家,刚进梳头刘家门,就看到梳头刘在院子里喝茶,没等李竹君说话,杨伯衡就满脸笑容走上前去道:“刘爷,喝茶呢?这不听朋友说您府上有一对儿宋钧的宝贝,今天特来拜访您,您能让我开开眼吗?”

      这梳头刘没有立即招呼这两位,而是将手中的茶壶放在桌上,缓缓站起来说:“我这儿破地方今个能迎来您这两位,真是荣幸,您想看这宝贝?这可是我府上镇宅之宝,是当年老佛爷打赏给我的,东西好得很,你们这些卖古玩的从来都没见过,这不,我也老了,好东西不能让我一人得了,埋没了,要找个喜欢它的主儿不是?就是看看你们有缘分没有了。”

      “那是,那是,您老是宅心仁厚,愿意让我们这些喜欢的开开眼。”在杨伯衡、李竹君忙着应声时,梳头刘已经走向屋里取宝贝去了。

      其实杨伯衡和李竹君心里都清楚,这梳头刘说是老佛爷赏的,其实说不定就是趁着乱儿从宫中顺出来的,那梳头刘口口声声说好东西不能埋没,一方面是嘴上抬东西品质,另一方面这些宫中伺候人的公公出来后总爱端着架子,干不了别的事儿,没收入,坐吃山空,说是生活拮据变卖东西着实让人没脸面,所以换个说法叫好物分享,不能埋没。

      没几分钟,这梳头刘就从屋子里拿出一个精致木盒,轻轻地放在茶桌上,对着杨伯衡打开了盖子。

      杨伯衡一看,顿时眼睛就放了光,木盒里这对鸡心杯确实是传世珍宝,小巧玲珑,造型魅力。看釉色是蓝色的乳光釉似蓝天,几块海棠红色,像是红云在蓝天飘荡。杨伯衡也算见过世面的古董界大玩家,这种极品的宋钧鸡心杯他以前还真从没见过,看的心里砰砰直跳,不由自主就从木盒取出捧在手中仔细端详。就在这时候,旁边不动声色的李竹君用脚轻踢了杨伯衡一下,杨伯衡这才意识到自己不能露出太喜爱之色,否则梳头刘看到会漫天要价,便立即正了正表情,装作不太在意地把鸡心杯放入木盒中,然后对梳头刘说:“这对儿杯子不错。”

      “不错?这可是北宋时期钧窑烧制的鸡心杯,是供皇帝使用欣赏的,是历代皇帝传下来的,是宫廷珍藏的国宝。您没看走眼吧?”梳头刘尖着嗓音说。

      “没有,哪能看走眼?您的东西我还不放心?您看我今天有缘分看到这杯子,说明我跟这杯子挺有缘分的,就看您愿不愿意舍爱了?”杨伯衡说。

      “我说了,我老了,东西再好,得有人欣赏,千里马还要遇伯乐不是?”随后梳头刘话锋一转,提起茶壶喝了一口茶后慢慢说道:“我啊!人老了,出不了远门,也快走不动了,剩下的日子就只剩下呆在家里了,你看我这院子小的,心里窝得慌。”

      杨伯衡立即明白话音,马上接道:“是啊!您老辛苦了一辈子,总不能住在这里啊!您说说您喜欢什么样的?我去给您寻寻?”

      “那感情好,我想买所前后两个院的四合院,三十来间房子,这样就够了。”梳头刘说。

      杨伯衡心想,两个院,三十间房,这还能不够?看这意思,怎么估摸着也要千、八百块大洋。便说:“我去寻房不知道称您老心意不称,我估摸着您老说这房子京城卖的可是要八百大洋了。”

      梳头刘一听这买卖有戏,便说道:“我看中了一宅,人家前清朝里的人,人家不要银元,要八百两银子。”

      杨伯衡是聪明人,马上算清了这笔帐,一块银元含银量是七钱二分,八百两银子比八百块银元,足足多出二百二十四两银子。算完杨伯衡心里顿时有了数,然后笑着说:“您看,这不是咱现在是民国么?都花民国钱了,不行我看啊,您老给他1000块银元,也甭谈个价儿多说话麻烦。”杨伯衡这一句话就还了八十两银子的价儿。

      梳头刘一听,笑道:“1000块儿就1000块儿吧!买个房子有个窝,我也不劳烦您了,您要喜欢东西送你拿走,我去买房。”

      当即,这号买卖做成,杨伯衡给了梳头刘1000块儿银元,其中按照古玩行“成三破三”老规矩,李竹君得了五十块佣钱。杨伯衡总共花了一千零五十块银元买了对宋钧窑鸡心杯。临走时,杨伯衡还对梳头刘作了个揖,连连拱手道:“您老能舍爱,杨某很感谢,这杯子要是以后找不到其他有缘人,还请您多照应啊!”这番话让梳头刘乐得哈哈直笑,当场表示如有人要问,就告诉其他人杨伯衡得了件宝贝,是从宫中出来的,谁如果问他,他来作证担保。

      有了李竹君当活广告,梳头刘作证,杨伯衡买了对宋钧窑鸡心杯很快全京城的古董商都知道了,上海的同行也知道了。京城里大古玩铺掌柜的都来看货,还引来了上海卢吴公司的吴启周和日本在华开办的山中商会的经理高田等人。大家都认定是宋代钧窑烧制的贡品鸡心杯,宫里的东西。其中日本人出三千五百银元要买,杨伯衡不肯卖。

      就在日本人出三千五百银元买钧瓷鸡心杯这件事儿传出去十天后,博韫斋迎来了一位“洋大人”。

      这位“洋大人”叫福开森,出生于加拿大,自幼全家移居美国。光绪十二年(公元1886年)来华,先后和李鸿章、蔡元培、张之洞等人都打过交道,在1900年还任张之洞幕僚,1910年还被清政府赐予二品顶戴。福开森对中国文化兴趣浓烈,能说一口极流利的南京话,特别热衷鉴别与收藏中国古董字画。后居北京,专门研究中国文化,且著书立说,专论中国艺术品和古代文物。一生收藏许多中国文物珍品。部分收藏品陈列于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上海法租界曾有一条马路以他的名字命名为福开森路(今武康路)。他在华近六十年,不断跟古董商有来往。所以在古董商中有三代人都认识他,称他为“福大人”。

      这个“洋大人”来到博韫斋,无疑又是一枚重磅炸弹一样丢在了北京琉璃厂,让琉璃厂再次为国宝钧瓷鸡心杯沸腾了。

      福开森这样重量级人物登门来访,杨伯衡赶紧笑脸相迎,福开森进店便开门见山说:“听说你有对宋钧窑鸡心杯,能不能给我看看?”杨伯衡说:“福大人要看,当然可以,上好茶,拿宝贝!”

      福开森边品茶,边欣赏这对钧窑鸡心杯,用流利的中文问道:“你要多少钱?”

      杨伯衡知道他是位要多少给多少的买主,所以压根就不敢说价钱。因为杨伯衡知道,中国人讲究生财有道,不义之财不可发,做买卖要价归要价,但东西不能出圈儿,中国圈内的,要价高点低点,好东西留咱中国了,国外的要价再高,东西没留咱国内啊。这点杨伯衡思路非常清楚。

      但是,这位“洋大人”得罪不起啊,不开价也不行啊,所以杨伯衡说:“这对鸡心杯,我要留一个时期,还需要仔细鉴定鉴定,我这里不卖赝品,这是我们店里的规矩,我也很想卖给您,但福大人您知道,这古玩店的规矩,我鉴定不准,以后您还让我怎么在古玩界立足混口饭吃啊!”

      福开森听这话不是滋味,因为他知道古玩界东西不出圈的规矩,所以不好再往下说什么,只是顺话说:“你鉴定好了,再给我送去。”杨伯衡心想:你来我还不卖,你还要我给你送去?但话不能这么说,于是笑笑说:“福大人!您的话我记住了。”

      就在福开森刚走,光绪进士、翰林院侍读学士、京师大学堂监督袁励准来到博韫斋。杨伯衡心中一亮,心想,这钧瓷鸡心杯现在搞的满城轰动,成了烫手山芋,各路人都想要,自己人微言轻,恐怕再有各方强硬势力压下来,把国宝卖出圈了,也落不到个好名声。这袁励准是光绪进士,做过翰林院侍读学士、京师大学堂监督,人很正直,在京城颇有声望,其他势力施压他能抵挡,不如我把这国宝卖于他收藏。

      所以杨伯衡见到袁励准来博韫斋,就立即拿出鸡心杯请袁励准欣赏。袁励准对宋钧窑瓷器本身就有兴趣也有研究,一见鸡心杯就爱不释手。杨伯衡见袁励准爱不释手的样子,心中一喜,便跟袁励准说:“福开森刚走,他要买这杯子,我没卖给他,我如果卖给他,恐怕这辈子都见不到这好东西了。”

      袁励准叹了一口气说道:“福开森这美国人,在前清和民国都当差,吃得开,中国人惹不起。他给美国博物院收买中国古玩。他们钱多,我们没那么多钱。”

      “他们钱多是他们的事,我不卖给他们。您若喜爱,我把鸡心杯让给您。”杨伯衡愿意出手,袁励准听了,心中自然高兴,便问:“这鸡心杯有人给过价没有?”杨伯衡答:“给过,最多三千五,您看给多少都行,谁叫您喜欢呢!”

      袁励准一口道:“我给四千!东西我藏着!你随时想看,我随时恭候。”

      至此,这对国宝宋钧窑鸡心杯,从民国元年到解放后的50年代初期,在袁翰林府里收藏,后由韩慎先收藏。50年代初期,韩慎先把国宝钧瓷鸡心杯捐献给了天津博物馆,到今天为止,这对儿极品钧瓷一直静静的陈列在天津博物馆的国宝级展厅中,用其窑变天成的美丽色彩征服着成千上万的国人。 (作者单位:市陶瓷工业局)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