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窑瓷 | 在文学瓷器中艳遇钧瓷窑变
2015-05-24 19:41:59 作者:李先钺 来源:广元日报 已浏览次
作家的小说创作,都是用智慧和技巧制作各式各样别致精美的容器。容器是虚构的,里面装着作家真实的经验。每个作家制作容器所使用的材质各不相同,技巧不同,用作描绘的颜料不同,更重要的是掌握烧制的火候功力不同,就直接关乎容器这件艺术品的艺术性。沈从文的“绿琉璃”,莫言的“红陶酒坛”,都是他们各自火候功力所致,有他们各自的必然,也有他们各自的偶然,这确实有点像瓷器中的钧瓷窑变。
《四川文学》2014年第8期推出了作家李世许的作品小辑,中篇小说《青青锣鼓》、短篇小说《瓷爱》、组诗《木匠的旧风景》、散文《文学照临唐家河》,洋洋洒洒32个页码,蔚为壮观。我一口气读完,真像我在淘宝的寻觅中,遇到了一件很开门的钧瓷窑变。李世许的小说容器,盛放着他的真实经验。这些容器的制作已呈现出他的个人特色,我们为此欣喜无比。
结构精美,出手不凡。《瓷爱》开篇的板房医院和不远处新建医院的工地,青青手里的白瓷杯子,老院长,高个子男孩,这些与故事紧密相关的人、事、物,在短短的4行文字里艺术而诗意般快速展现。这只熊猫白瓷杯在文章里是一束柔软温馨的光亮,一直照引着读者在阅读里前行。一个杯子,牵出两段爱情故事,十分巧妙。文章开始“青青在地震中失去了所有亲人,包括老院长。”读者以为老院长是青青的亲人;故事讲到一半时,又出现了“青青一把揩干眼泪,细心为老院长净身,比亲生女儿还体贴周到。”再一次设下悬念;临近故事尾声,好一句“小混蛋是老院长唯一的儿子。”小说的特征,文学艺术之钧瓷窑变,成功地展现得活灵活现。
《青青锣鼓》用一对情侣突然的离别开场,诗意地将读者带进故事里。谷教授和孙老头,允强和月儿的矛盾一开始就呈现在读者面前,谷教授和柳如初的情感历程交代得愁肠百结,入木三分。伏笔悬念像流水一样自然,合情合理。“谷教授笑得很大度,说,我是半个月坝人,你爸叫什么名字?月儿突然不高兴了,冷着眼,说我们没有爸,只有妈。”没有爸,只有妈,是悬念。允安伯和柳如初是同父异母的姐弟,又一个出人意料;青青作了柳明华的二房,一个又一个地出人意料!允安伯的那一段过往回忆,叙述得自然得体,天衣无缝。倒叙,回忆,穿插十分自然,像蓝天飘来恰到好处的一些云彩,自然得让你还没发觉就进入到情景中了。如上段在叙述当时林溪、谷畅去医院看望柳如初,“柳如初把书签放下,端起小碗喝汤,赌气喝酒一样,一口干了,然后望着林妈妈,说,妹妹,我的病不为男人,我是对你有愧啊。林妈妈说,你愧什么,我们这一代人,谁没有阴暗过。”下一段的倒叙与回忆用“想想也是啊,那时候……”开始,衔接得巧妙自然。
月儿和彩云的爸,母亲临终前挂念的那个男人,给故事增色不少。姐妹先后去广州,在孤独无助的茫茫人海中寻找那个她们应该喊爸的男人。允强春节放假到广州找月儿,在一家川菜馆遇上的民间演艺人,看似是多么戏剧性的一幕,其实是作者精心安排功夫老道火候纯青的小说艺术功夫所致。
戏如人生,正如《青青锣鼓》中的这些人物的人生一样繁复,舞台上的各种人物都演绎着自己的人生,唯有爱情在繁复的演绎中金线般闪亮,永不暗淡。
细节绵密,人物鲜活。《瓷爱》里的“浙江”,两次贫血休克,青青两次参与抢救,后一次“包一口盐水,嘴对嘴给‘浙江’渡进去,‘浙江’咽了,青青才敢呜呜地哭出来,说‘你混蛋,你装出来的,是不是啊?’”。《青青锣鼓》中“‘小一号’顽皮地一笑,指着另一个女孩,答非所问地说,我姐姐,月儿。说完笑得雪花飞扬。”“这可把谷教授害苦了,蹲在舞台上双手扯自己的头发,本来头发就不多,还扯,谁都看出来献身的意思。可是孙老头不为所动,抓住机会反击,双手一舀过头顶,仿佛向身后抛铜钱,砸得谷教授叮当响。”……这些细节描写出神入化,很好地服务了人物性格形象的塑造。细节是小说成败的关键,李世许的小说人物形象鲜活而丰满并极具个性,得力于他的细节描写。
对话简洁,功能丰富。中篇小说《青青锣鼓》的一对过往恋人,为事业到白发苍苍时终于放下各自的傲慢,“林溪头发已经花白,空灵的身段不再,甚至有些臃肿,认识的人都叫她林妈妈。林妈妈说,我不会唱川剧。谷教授说,你也有老的时候,老天还算公平。林妈妈说,我老怕什么,我至少敢于面对,你敢吗?”……这段对话,功能强大,故事情节信息含量丰富。
《青青锣鼓》没有那些长长的对话,采用现代时尚又极富作者个性的一种叙述方式,很适合现代人的阅读口味。“谷教授在床边坐下,柳如初突然一笑,说,我在等你。谷教授说,怎么弄成这样?跟我去医院,你要好起来。柳如初说,心死了,哪里能救,要救我,三十年前你怎么不呢。谷教授说,对不起。柳如初叹口气,从身边摸出一摞线装书,交给谷教授,说,它也在等你。”华儿止住哭,仰脸望着林妈妈,说,我特别傻,是吗?林妈妈说,是,女人啊,都容易犯傻,这不怪你。华儿说,我该怎么办?林妈妈说,解放自己只有两条,要么冒险,要么放手。在李世许的小说中,诸如此类的对话随处可见,一位作家的语言文字功力给读者展现了一幅幅情景交融、人物鲜活的文学艺术长卷,让读者徜徉在文学美河中不想上岸。
语言鲜活,自成风格。李世许对文字的把握和运用,对文学的独特领悟,是天生而独到的。他小说的语言文字,同样像他的诗歌一样惜墨如金,简洁洗练,鲜活灵动。
《青青锣鼓》一开始,首先就是鲜活灵动的文字像小精灵一样闪跳出来:“月儿团紧心事,移到允强的小屋子告别,落进夜色里淡淡的一米灯光,摸着门,说,强哥,我明天回广州。允强把门开大一点,剪了一下月儿的影子,疼的反而是小强。月儿说‘回’,显然把遥远的广州认作故土了,那里有她死心塌地飞走的理由。到底是什么,比舞台还揪心,比薅草锣鼓还沉重,比爱情还要命呢?允强说,林妈妈那里,你忍心。月儿轻咬嘴唇,目光低垂,说,有你在啊。允强说,你答应过不走。月儿哭起来,纤纤柔柔,寒露点点,不过很快停住,狡黠地淡笑了,说,强哥,你对我好我知道,如果你要,抱抱我吧,抱紧都可以。允强望着月儿,没有动,他是怕月儿从怀里出去就是永别,只留下安慰性的念想。”
李世许的小说中,到处都是这样的文字。《青青锣鼓》中有这样一段叙述,简洁到极致:“向维维回到省城,惊魂未定,为了不给老爸添堵,只说她不能没有音乐,没有提及其他,只身去了意大利,一路哭断秋风。”这段文字的含量,抵得上千八百字也难达到的效果。当年柳如初父亲的庄园,是简洁的个性化描写:“柳如初所在的院子叫柳河,沿百余级台阶上去,是近百亩平展之地,虽只有七八户人家,但威严大方之气穿越时空直逼眼前。”短短的两行字,辽阔之感,苍凉涌现。
小说的结构,细节,对话,语言,这些都是表现的技巧,使用这些技巧最终是塑造小说中的人物性格,丰满人物形象。爱是人性王国的核心,是人性王国中最活泼、最美丽、充满生命的因素。作家表现人性的深度,就应该真切地表现爱的痛苦、挣扎与升华的过程。作家李世许在小说创作的这一关键环节中,他的悟性和灵气铸造了自己的杀手锏。
李世许对文学的痴迷是忠贞不渝的,他在学校读书时写中、长篇小说开始到现在,一直追寻着文学,且有了不小的成就。不少作品先后多次获得省级文学奖项。在红尘欲望的丛林里,他追寻文学梦想的步伐从容而坚定。这次《四川文学》的发现,是作家李世许的个人艳遇。在作家个人和《四川文学》的头顶,我们看见了同一抹文学的光亮照临,亮丽富氧,温暖人心!
责任编辑:小萌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