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窑瓷 | 精美的元代钧瓷菊瓣盘

钧瓷是我国宋代五大名窑瓷器之一,它以独特的窑变艺术著称于世,古人以“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件”来赞美它的名贵。钧瓷在宋代达到鼎盛,与汝、官、哥、定窑并驾齐驱。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随着民间收藏的普及,现在民间的藏友无论藏品质量与眼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在上周六的大河鉴宝现场,一位藏友拿来鉴定的一件元代钧瓷菊瓣盘,就让人眼前一亮。

      这件钧瓷菊瓣盘直径长约12厘米,以菊瓣为造型,釉色天青,裸足施半釉,底足无护胎釉,釉肥厚而莹润,从盘沿向中心烧有一暗红斑块,可惜土沁较重,色泽并不太鲜艳,在菊瓣形的口沿上稍有一个磕碰,从中微露出灰黑色的胎土。此盘虽有小伤,但整个器形仍优美庄重,色泽沉稳质朴,通过上手细看,可以确定其为真品。

      钧瓷是我国宋代五大名窑瓷器之一,它以独特的窑变艺术著称于世,古人以“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件”来赞美它的名贵。钧瓷在宋代达到鼎盛,与汝、官、哥、定窑并驾齐驱。宋代的钧釉以釉层浑厚滋润,光亮匀净为特色,具有明快的流动感。釉色以红、蓝为基调,形如流云,灿若晚霞,变幻莫测。可惜当时由于烧造工艺较难,所以产量极少,现存世也极少。

      到金代,由于钧瓷名盛一时,宋室南迁后,钧瓷在北方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北方各窑仍竞相仿制。这时的钧瓷水平也是非常高的,多以天青、天蓝夹杂红斑而成,色彩艳丽,不可方物。这时的修胎施釉也比较讲究,一般施釉到底,修胎工整,还有支烧出现。窑口也从河南开始向周边省份的窑口拓展,如河北、山东、山西、内蒙古等此时都有钧瓷的身影出现。

      到了元代,由于钧瓷釉厚色艳,很受当时少数民族的喜爱,所以北方各窑口大都仿烧钧瓷,所以元代也是钧瓷烧造最多的时期,只不过元代钧瓷是宋金战乱之后的恢复之作,是为满足民间大量的日常生活需要而在民窑的基础上重新建立起来的,它并不十分严格要求钧瓷胎釉选料精细,制作精益求精,以实用为上。在这种历史背景下烧制出的元代钧瓷,除少数精品外,普遍出现胎料粗松、胎质泛黄等现象。这时的釉一般施不到底,多为半釉,釉厚而垂,底足也没有支烧,轮制产品不规整,盆、碗、碟、罐的圈足统旋直足,所掏窝子一刀而过,窝子不正,深浅不一,刀痕、指痕都程度不同地出现在胎体上,也不再加任何修饰了。

      元代以后,北方钧瓷开始趋于衰落,也就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这件藏品,从胎土产地来看,类似河南鹤壁附近的窑口的胎色,故把它定为元代鹤壁窑钧瓷产品。由于钧瓷在全国有很高的知名度,国内收藏者也多,类于这样的藏品如今在市场上已经很难见到了,所以能在鉴宝现场见到这样一件藏品尤显珍贵。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