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磁州窑陶瓷酒具造型、装饰特点

元代磁州窑酒具有梅瓶、龙凤坛、四系瓶、玉壶春瓶、马上杯等。龙凤坛是元代主要酒具。造型特征为圆唇,直口,鼓腹,收底,圈足,造型体现为一个圆球体,最大限度增大容积,减少许多不必要造型因素,降低高度,增加器物稳定感。蒙古人住帐篷的习俗,均席地而坐,坛体上的纹饰正好适宜俯视角度。

 

       元代磁州窑曾为宫廷提供御用瓷器,酒具便是其中的一种。本文将为读者介绍元代磁州窑陶瓷酒具的造型、装饰等方面的诸多特点。


       元宫廷会在过春节时举办全年宴,酒为重要饮品。蒙古人保留浓厚的游牧生活习俗,行骑马,住帐篷,戴斗笠帽等,此生活习俗对元代的陶瓷酒具产生深刻影响。


       元代磁州窑酒具有梅瓶、龙凤坛、四系瓶、玉壶春瓶、马上杯等。龙凤坛是元代主要酒具。造型特征为圆唇,直口,鼓腹,收底,圈足,造型体现为一个圆球体,最大限度增大容积,减少许多不必要造型因素,降低高度,增加器物稳定感。蒙古人住帐篷的习俗,均席地而坐,坛体上的纹饰正好适宜俯视角度。


       元代磁州窑酒具有刻花、黑釉、饴釉、三彩、翠蓝釉等装饰。尤以笔绘白地赭彩为主,绘画或书法,笔锋雄健、草率,体现出雄浑大气、不拘一格的内在气质。酒具文字书法多为唐诗、宋词、元曲,诸如马致远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名句,以及“风花雪月”、“沉醉东风”、“一枝花”、“一半儿”、“金盏儿”、“蝶恋花”、“江天暮雪”、“烟寺晚钟”等,表现出很高的文学修养与艺术境界。有的在酒坛、酒壶画以龙凤、牡丹、菊花、花鸟、水禽、鱼纹等。还有写“无深巷”、“梨花白”、“金波玉液”、“竹叶青”及“羊羔酒”等酒名,这些名酒均产自北方,酒具在彭城订制。有的酒具用行书或草书写有“酒”、“酒海”、“酒盆儿”、“一色好酒”、“好酒江来”、“一醉解千愁”、“三杯和万事”等丰富酒令、酒语,以此表现对酒的赞颂与人的情感。元代磁州彭城窑生产的酒具有黑、白釉“内府”瓶。黑釉刻“内府”字款式应为供御酒瓶。因为它们与20世纪70年代北京故宫出土的“内府"瓷片相同,说明磁州窑为元宫廷生产的御用瓷器。元代瓷器酒具使用高温釉上彩装饰,受窑内还原气氛影响,白地黑彩常变成赭彩,很显然这是为了适应快速大批量生产方式的结果。

 

       关于磁州窑知识扩展

 

      磁州窑在今河北省磁县,因地属磁州而得名,是宋金时期北方民间瓷窑之一,所烧瓷器一般供邻近地区民众使用,部分销往海外,磁州窑主要代表器物是白地黑(褐)花瓷器,影响所及河南、山西等地,形成了宋金时期北方的一个窑系,并沿续到元代。


      磁州窑系瓷器胎釉较厚,具有浓郁的民间生活气息,画风朴拙粗犷,题材包括山水、花卉、鸟兽、人物等,线条流畅,为一般城乡民众所喜闻乐见。龙凤纹是磁州窑瓷罐的常见装饰,在北京元大都遗址、内蒙古翁牛特旗等地都出土过龙凤纹罐,辽宁绥中沉船也发现过这类器物,可能是销往海外的。磁州窑系瓷器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在器物上题字,字数多少不一,少则一字,多则数十以至上百字,内容涵盖诗词、记事、格言、用途等等。

 

       磁州窑系瓷器广泛用于生活当中,最常见的是白釉褐花盘、碗、碟等。磁州窑系瓷碗除了用作餐具、酒具外,还被当作浮针航海。1964年甘井子区营城子对门沟元代墓葬中出土的内底绘有一线相穿3个褐点的瓷碗,经著名文物专家王振铎研究,为指南针碗,底部图案形象地表现了水浮法指南针的使用方法,是重要的古代科技文物,曾远赴加拿大等国展出。

责任编辑:圆圆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