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窑破”,乾隆早就说过了

      大名鼎鼎的哥窑却不见宋代文献记载,直至元末,才有一个叫孔齐的人写过《静斋至正直记》,上有"哥哥窑绝类古官窑"一语。他的意思是告诫世人,当时有一种哥哥窑作品特别像古官窑器,"不可不细辨也".由此可见宋以后的古董随时随地都可能有人作赝。

      吴方言中"官、哥"二字发音几近不分,所以有人也认为宋五大名窑汝官哥钧定中"官哥"乃同类作品。实际上许多宋官窑、哥窑的作品在各类图录中也叫得随意。较真的说法是官窑基本不开片或开大片,哥窑开大片或开小片;官窑以灰青色调为主,哥窑以奶黄色为主。

      哥窑由于烧造时胎釉膨胀系数不同,导致出现釉面开片,俗称"碎瓷",这一缺陷后被文人充分发掘,推至审美最高层次,遂哥窑以其缺陷美在中国陶瓷史上独树一帜,获得社会认可,成为自明清以来皇家及民间推崇的对象。尤其宋哥窑,被藏家视为拱璧,拥有一件即可傲视同侪。

      六瓣葵瓣盘为清宫旧藏,乾隆爷当年仔细把玩过,谁知命运多舛,事隔二百多年后,碎骨于科学仪器之下,让人扼腕叹息。乾隆辛丑年(1781)新年,乾隆帝已过古稀之年,还饶有兴致地写过一首有关哥窑的诗:哥窑百圾破,铁足独称珍。恰似标坯相,而能完谧神。宣成后精巧,柴李昔清淳。此是酌中者,休论器尚新。乾隆爷此诗颇为诡异。百圾"破"历代皆称百圾"碎",只有乾隆爷称"破",未想一语成谶;另,"铁足独称珍",此盘碎成六块,估计只剩一足了;再另,乾隆爷已下结论,一言九鼎,此是……休论……,老爷子说你们就别研究了,这东西就是宋朝之物;历史有许多迷信与巧合,此乃绝妙一例。不可不信,不可全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