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朝:中国青花瓷的“转变期”

 明万历时期(1573-1620年),社会已发展到资本主义经济萌芽的时期,又因废除禁海,官、民窑瓷器均可出口,使瓷器生产得以进一步发展,对外贸易空前繁荣。万历朝青花瓷早期继承了嘉靖、隆庆两朝风格,晚期开始使用浙江青料,器物造型也开始转变,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并一直影响到明末乃至清初青花瓷的风格。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明万历时期(1573-1620年),社会已发展到资本主义经济萌芽的时期,又因废除禁海,官、民窑瓷器均可出口,使瓷器生产得以进一步发展,对外贸易空前繁荣。万历朝青花瓷早期继承了嘉靖、隆庆两朝风格,晚期开始使用浙江青料,器物造型也开始转变,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并一直影响到明末乃至清初青花瓷的风格。所以,国外一些学者称万历朝为中国青花瓷的“转变期”。

 

  从瓷器数量上来看,万历青花瓷产量剧增,品种繁多,还出现了专供外销的特殊装饰青花瓷。如北京市文物局《北京文物鉴赏》编委会编着的《明代青花瓷》一书中介绍的“明万历青花象首军持”。“军持”亦称“君持”、“捃稚迦”,为梵语“Kundika”的音译,是佛教徒用来饮水和洗手的用具。此件军持通高20.5厘米,象首,寓意“太平有象”。小流,背部有轮盖口,直颈,腹部饱满,平底。由背到底饰青花锦地纹,内绘留白的兔纹,象颈部饰青花璎珞纹。此器为典型的万历朝外销瓷。

 

  据统计,仅北京故宫博物院就藏有二级以上万历瓷器共535件,其中青花瓷为286件,占总数的53%以上。而台北故宫博物院也收藏有万历瓷器共525件,其中青花瓷为266件,同样占总数的一半以上。此外流落国外和民间的青花瓷更是数目巨大,举不胜举。由此可见,万历时期瓷业烧造仍然以青花为主,并显示出其蓬勃发展的盛况。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