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枕收藏遇冷的原因

  第一、工艺。瓷枕属于实用器,古代陶瓷类实用器与观赏器有着严格的区别——观赏器极力追求器型、色彩之美,实用器则注重胎质结实、结构稳重,所以绝大部分瓷枕在烧造过程中,工匠很少考虑外形、釉水这类最能体现瓷器美感的因素。一句话,瓷枕不能体现中国瓷器的美学特征。

  第二、定式。老派藏家都知道“瓷枕多乱象”,意思是说瓷枕不像其他瓷器有自己的规则,比如“瓶圆盘扁、提壶有梁、笔架成山”。瓷枕无宽窄大小的定式,100个瓷枕里很难找到形状、高矮、长短、纹饰一模一样的两个,收藏很难。

  第三、观念。瓷枕分出土和传世两种,相当一部分取诸墓中,圈内称之为“寿枕”,藏家对此多有忌讳。“托盏式、火焰式、黑白彩”这三大类是非常典型的寿枕,民国之前根本无人问津,致使藏家“逢枕不藏”,殃及到传世瓷枕也备受冷落。收藏关注“卧兽枕” 实际上,瓷枕只是古人的夏令寝具,并不是一年四季都用,北方尤其如此。还有一种说法,瓷枕是读书人专用品,古人读书非常辛苦,用瓷枕睡觉很不舒服,时间稍长便会引起不适,只能在上面打个盹,这样可以提醒学子们赶快起床继续用功,至今江南一代仍有部分地区称瓷枕为“警枕”或“书生枕”。 收藏瓷枕最忌操之过急,因为它种类繁多、型式多变、窑口不一,想要淘到上品瓷枕,更需要披沙沥金的慢功夫。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